“哪里这么夸张?”李红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大拿,然而对汉字编码也是半路出家,对于编码算法,字库编程,函数耦合等技术性的东西有丰富的经验,然而大型图书馆需要超过十万的汉字这种概念,也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的确有这么夸张。”辜老说话了:“光康熙字典,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汉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图书馆要对康熙字典进行数字化采集,你们这个还没有投入的GB13000,将有一半的汉字,在系统当中显示不出来。”
辜振铎也开口了:“我主持编纂的《汉语大字典》,收入的单字也有五万六千个,如果用GB2312标准,只够一个零头,如果用GB13000,也只够一小半。”
旦增大师作为历史系的重要人物,今天也参与了这个会议,这时候也说道:“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语以外,还有藏文,蒙文,壮文,维吾尔文等十多种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编码工作,也是应该要纳入考虑的。”hΤTpS://WWω.sndswx.com/
辜振铎听着都觉得有些过分,这最大最主要的语种都还没有搞定呢,哪里顾得到其他,于是说道:“这个要求也实在太苛刻了,得让搞信息技术的同志们一步步来嘛……”
“还不止这些啊!”旦增不退反进:“除了少数民族文字,还有古代文字呢,比如甲骨文,啊甲骨文不算,可以算作一种字体,但是突厥文,回鹘文、于阗文、西夏文,这些不能不算吧?”
“旦增主任,我们先解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麦主任听得头都大了:“次要矛盾先放一放……”
“不用放,无解。”李红江将手一摊:“码位就好像放字的盒子,码位就那么多,因此能放的字也就那么多,GB13000标准两万一千零三个汉字,是我们经过辛苦的研究才搞出来的。”
“况且我们使用GB2312编码这么久了,除了一些生僻字以外,还是基本能够满足需要的嘛,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现在又扩展了这么多,应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了嘛。”
“哈哈哈哈……”辜幼文听到这个说法,不禁没有生气,反而像听到一个懵懂的孩童讲出无忌的童言那般给逗乐了:“小王是理科生,以前是搞数学的是吧?所以你有这个想法我们也不怪你。”
“我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吧。”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所有人都是点头。
“那大禹的父亲,因为治水失败而被舜殛死于羽山的鲧,大家知道吗?”
这下理科参会者那边,点头的就少了一半。
“大禹的父亲,名字叫鲧,鲧字有三种写法,大家知道吗?”
这回连文科这边的教授都有不清楚的了。
“肘子,你来讲。”辜老将装逼的机会留给了周至。
周至只好接着:“鲧字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大家熟悉的,一个鱼,一个系;第二种是一个鱼,一个玄;第三种是一个骨,一个系。”
“鲧是禹的父亲,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颛顼五世孙,姒姓,字熙。居于今河南嵩山一带,当时是崇地,所以称有崇氏,又称崇伯。”
“尧时洪水泛滥,鲧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其子大禹改堵为疏,最终治水成功,到后来将天下传给儿子启,开启了华夏‘家天下’的时代,这就是夏朝。”
“辜老想说这个故事,我想是因为另一个生僻字。”
“很多记载,说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能,沉入羽渊。”
“关于这个字,有很多记载,《归藏·启筮》云:‘化为黄龙。’《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化为黄熊。’《国语·晋语八》云:‘化为黄能。’《拾遗记·卷二》云:‘化为玄鱼。’”
“晋代郭璞引《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曰:‘黄熊,龙类也。’”
“明代陈士元《名疑》曰:‘鲧封于崇,《国语》谓之崇伯,《左传》作崈伯,郑子产谓鲧殛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羽渊。黄熊或云黄龙。”
“到底该是哪个字呢?其实以上说法都错了。这个字的写法,却是熊字少了一点,读音为‘尼’。”
“现在的粤省还保留这个字,有一个地方,就叫做熊(尼)山。”
“证据也是有的,《史记·夏本纪》正义亦云:‘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讲得非常的清楚了。”
“而束皙《发蒙记》云:‘鳖三足曰熊,龟三足为贲,由是言之,熊者熊(尼)字之讹,熊即熊(尼)也。”
“《左传》释文云:‘熊一作能,三足鳖也。’”
“任昉《述异记》专门辨析过这个字,认为熊(尼)这种生物,‘陆居曰熊,水居曰能。’应该是一种熊属之兽,又可以居水。”
“但是熊不可以入渊,所以还是三足鳖的熊(尼)的解释,更加合理。”
“而鲧化为玄鱼一说,则既可以理解为古代鲧字的另一种写法“鮌”字之析离,也可以理解为熊(尼)的发音的异读。”
大家不由得都试了一试,发现“玄鱼”的读音,连起来和“尼”还真有些接近。
“最关键的是字型,上边是能,下边三点,这应该是一个象形字的演化,三点,正好代表这种鳖的三足。”
“到现在我们差不多就可以考证清楚了,鲧,鮌,(骨系),都是当时生活在嵩山一带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个部落和鱼有密切的关系,也就对洪水有相当的认识,因此在部落联盟里,被委以了治水的重任。”
“从(骨系)这个字我们也可以引申出联想,上古时期的人们,经常用一种类似铲子,叫?或者臿的工具,就是将野兽的肩胛骨系在木棒一端制作而成。”
“所以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从这个字看出来,鲧,其实还是善于使用骨?的部落?”
“而熊(尼)呢,是一种像鳖,三足,具备和龙相似能力的神兽。”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周至杨和更新,第七百四十一章 生僻字的重要性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