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是一件怪事儿,这船从中坝头开到中坝尾,它偏就不在中坝停,非得停在两条河道重新汇合之后的江边,石蟆镇的小码头上。
石蟆镇和榕山镇一样,也是自元末建场,因为原老街下场挨着码头的地方,有一巨石形如蛤蟆,人们称为蛤蟆石,石蟆因此而得名。
蛤蟆石前百余步,石缝中有泉涌出,泉水清洌甘甜,人们在此建一水井,名为蛤蟆井。
但是石蟆镇因为少了个国家级的大厂支撑,格局依旧是老场镇的格局,比榕山镇小了很多,就一条老街,唯一的好处就是胜在古色古香。
老街上很多卖青果的农人,品质还非常的不错。
青果就是橄榄,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橄榄,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称青果”。
在闽粤地区,青果多是盐腌糖渍,比如苏东坡在岭南品尝青果的时候,就写下“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说明是配盐吃的。
而在夹川,这个果子主要是生吃。
还有就是以之炖猪肚,和苦藠炖猪肚一样,都是清胎热解胎毒的上品。
这果子的味道其实非常奇怪,刚入口的时候又酸又涩,但是细嚼过开头那一点酸涩之后,便会满口香甜,不但生津止渴,清热解毒,还利咽化痰,除烦醒酒。
因此深得夹川人的喜爱,甚至有一首民歌唱它——“一颗青果两头尖,皮又脆来味又鲜,开头吃起有点涩,半天你才晓得回味甜”。
因为这个“先苦后甜”的特性,《本草纲目》里也特意提到了一点:“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比之忠言逆耳,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晋嵇含《南山草木状》载:“橄榄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舌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
也就是说还有清洁口腔,使口气清新的功效。
小伙伴都是夹川人,对这个都很喜欢,于是周至挑了一处好的买了几斤,一打听才知道,这青果还是人家这石蟆镇的道地特产。
这就又是一怪,明明只隔着一条水道,这边岸上盛产的就是酸涩的青果,而那边江心盛产的,则是香甜的甘蔗和桂圆。
然后这户农家就吹他家的青果是老树子接的,只要是镇上的都晓得,清源宫后头最老的一根树子。
诶?周至感觉好像听到什么好东西,再一打听,原来镇上还有一个老庙子叫“清源宫”,里边祭拜的神灵叫“川主”。
周至顿时兴趣大起:“所以清源宫其实就是川主庙?”
老农说道:“是的呢,我们石蟆清源宫,从明朝开始就有大庙会,正月是上九会、三月清醮会、六月是最热闹的川主会、九月还有个灯杆会。”
周至说道:“那肯定是川主会最热闹了。”
“我们有个言子儿说的就是这个热闹:每当会事,来者千千,去者万万,江津一半,夹川一半,人声鼎沸,香火不断……”老农乐了:“诶?不过你小娃娃是啷个晓得的喃?”蜀南文学
“嘿嘿,”周至也笑了:“我还晓得川主的生期是六月廿四,对头不嘛?”
“对头!”
周至站了起来:“老人家,那清源宫在哪里?我们看看去。”
“清源宫那里有根五百多年的大香樟,好找!”等到老农和周至交谈一番之后:“你们是夹川过来耍的啊?那我们这里还有岱云馆、登云寺、千佛岩,你们都去看看嘛!”
“是吗?”周至本来是准备游玩中坝的,却不料石蟆镇就有这么多景点,赶紧打听清楚地方,以及最后一班上岛的渡船时间,算算来得及,那就抓紧游玩。
清源宫果然好找,老街尽头边上一处石头阶梯通向那里,主要是正门广场右侧的一棵香樟大树太显眼了。
宫前垂带式踏阶梯刚好四十级,拾级而上,梯阶两旁各有八座花台,走完阶梯就是山门,山门为石质牌楼,其上有道教传说浮雕六幅。石牌楼正门上方石牌楼刻有“圣旨”二字,两边各有一位丞相。下额横书尺许《清源宫》三个大字,笔力是相当不错的。
这里也不需要什么门票,随意游玩,进入山门后,就能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会所+宫观类建筑的代表之作。
主题建筑分别包括了戏台、川主殿、灵官殿、玉皇殿、日月亭、清风亭,还有一个有着多株百年古树的花园。
检查其中的碑刻,才知道这座宫观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就如卖青果的老农所言,差不多500多年了。
整个宫观非常具有特色,既是标准的传统建筑,又是传统建筑你风格比较独特的“复合院”。
整个庙宇四周有三丈高的风火墙相隔。庙内是抬梁式砖、木、石结构。缕刻的浮雕工艺精湛,飞檐翘角,板石铺地。
大格局就是三殿一院中戏楼,两边对称,左右还有两座高阁,分别为文武魁星楼。
戏台两侧,男女宾楼也分设左右。
前后殿共有三十二大圆柱支撑,而且和夹川法王寺一样,用的是石柱。
颇具明清特色,此外后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整个宫观顶部清一色采用的绿色的琉璃瓦,与庙宇周围参天古树的郁郁绿荫完美匹配。
大家一边游览,周至一边给大家普及知识,
川主会,其实是一项渝西、川南、黔北地区群众的重要习俗。
农历六月廿四是治水先圣李冰的“生日”,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遗泽,李冰被巴蜀民众尊为“川主”,“大菩萨”。
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前后数日,民众都会组织祭奠活动,便形成了“川主庙会”。
按照地方风俗,活动期间一般要抬着李冰塑像出游,并举行取水、求福、祭拜等民俗活动,以此表达对李冰的怀念之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此期间,顺带举办灯会、庙会和民间戏剧演出,当然也会是必然。
张辛夷说道:“以前只知道都江堰,二王庙,却不知道连我们夹川和更下游的渝州,都有祭祀李冰的庙宇。”
“其实川主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商代的大臣杨戬,有说是李冰和他的二郎,有说是宋代治蜀有方的张咏,不管怎么说吧,都是卓有政绩的人物。”
“而且祭奉川主的习俗不光光在巴蜀地区,甚至滇、黔、鄂、陕几个省也在祭奉。”
“就好像望丛二帝一样,不管因为战争或者政治的因素,导致这些寺庙祠堂被毁了多少次,但是只要是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便总会在风头过去之后,将那些祠庙,重新给修复重建起来。”
“这叫什么?这才叫真真正正的,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之乘风而起二子从周更新,第一百九十二章 石蟆镇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