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大小神仙都是由人供出来的,这是世人皆知的事。然而,这会说话的神仙,估计少有人听到过,更没有人亲眼见到过。因此,就有人会提出质疑,估计都是胡言乱语,纯属骗人的鬼话。然而这也许不是空穴来风,其中一定有好多的蹊跷事。至于因由,看官切莫急于追根究底,待本书慢慢道来。
要说神仙的事,还得明确是何方神仙,由谁人来供奉,势必要谈及地方水土,难免要说人间的事,也许还要涉及到毛鬼神,那是不可回避的。只是这神鬼之事过于神秘,真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不大容易。要把它说得神乎其神,更是羞于驾驭文字的能力,只能是:
半土半洋弄辞章,半真半假存夸张,半情半意述过往,半蒙半猜道端详。
半醉半醒苦思量,半推半演造荒唐。半神半鬼说人事,半古半今聊家常。
且说在陇右黄土高原西部,有一个犄角旮旯,那是关川河的一个支流沟脑。这地方黄土沉积,沟壑纵横,一道深沟自西向东,两岸的山坡被冲沟切割,犬牙交错。
在沟道南坡的一块地坪上,不知道何时,由何方人士,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场上,筑起一个八尺来高,四丈见方的土墙小院。院内砖基土墙木构瓦顶三间庙堂,坐东向西的正对院门,南北两侧各建土房两间。庙堂前青砖砌阶,堂内粉壁涂画,虽为土坯茅草之屋,也算荒芜琼室。并筑四尺台坐,从远路运来一尊神像,安置在供台之上。号曰白马神爷仙,屋称白马庙。hΤTpS://WWω.sndswx.com/
这白马爷神仙,虽为木骨泥塑雕身,杂丹间粉妆面,个头不大,不过五尺来高。头戴通天冠,面色如粉,眼神炯炯,长髯挂胸,背东面西,垂手屈膝正坐,却庄严肃穆,神灵突显,好不威严。至于白马爷神仙,到底有多大来头,谁也说不清楚。好多人都猜测,也不会有多大来头。有来头的大神仙,不可能长期窝在这荒无人烟的偏僻山沟里,孤居独守一座土篱瓦舍,常年少见烟火,只是南来北往的过路人,偶尔敬奉一下罢了。但无论如何,它绝对不是毛鬼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白马庙东南角,还修建有一个凹字形土坯茅草屋,坐北向南,约五大开间。中间住人,两边圈马,门前有马槽驴橛。还立了个牌坊,号称歇马店。自此开始,这地方便因神而立号,因庙而得名,以歇马店著称。歇马店,既是一个庙堂,也是一个地名,当时闻名几百里之遥。
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神仙,多年来,这院落房舍才得以完好无损,保留下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准驿站,为路人竖起了地标,这荒芜之地才有了个名头。早期不论南来北往的将帅兵卒,还是东奔西走的商人游客,南来北往的行人,时常路过此地,这歇马店便成了早期的人们途中歇脚,辨方位认路途的标志。
然而在这个驿站上,到底歇了多少马,迎来送往过多少人,从来也没有人去留心,恰似那山沟里断断续续的流水,任凭岁月的年轮,顺其自然罢了。传说曾经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半农半牧,游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带。后来从各地迁徙的移民,融合了关陇宗族、商旅、民族、农耕、建筑、语言、饮食等文化,形成了农耕牧业并重的习俗,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地,是毫无疑问。
且说这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称得上是九州大地上的奇观。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分星。厚德载物的大地,一望无际,展现在万物生灵面前,提供了存身之地,海龙王控制着这片地域。后来地下的各路神仙们,不愿长期被埋没,以喜马拉雅山为首,昆仑山、祁连山、六盘山、秦岭山等追随,一鼓作气开始造反,相继从地下喷了出来,就把海龙王硬给撵走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便是千姿百态。山川交替,延绵起伏。江河纵横,土石交融、水陆并存。这里随之就变成世代缺水的干旱地带,由土地爷经略。
大山耸立,小山也不甘示弱,也想着出头露面,马寒山,鸡源山,北山、南山,发龙山等,高低错落,不知又蹦出多少山来。逐渐形成东西南北,大小山头林立,千沟万壑,犬牙交错,褶皱起伏的自然地理形态。经由天地造化,岩浆涌动、火灰沉积,风送水运,逐渐质变风化,形成了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土质松软,粘性较强,土壤自然保水能力弱,植被条件应四季而荣枯,地貌形态随天时而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雨打风吹,有记载以来,历次地震,造成山崩地裂,遇到稍强降水,水路阻塞,塘坝溃决,洪水漫泛,水寻出路,随时形成地面漫流,冲刷表土,不断切割。长年累月,水流土动,逐渐形成黄土高原上的山峁阶地交替,沟壑河流纵横的地形画面。
这里是马寒山东垣,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旱、暴、雪、霜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生态环境随天地造化,除了战乱人祸,少雨缺水是万物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称得上穷山恶水之地。
再说女娲捏泥土造人,生灵初现。女娲看到这里到处都是黄土,心想只要老天爷下点雨,能容得了人的神仙,随便和点泥土,仿照着捏了几个人,那还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女娲只做了个样板,就不再辛苦,把造人的任务交给了后世各路神仙。后来神仙也觉得这事简单,只要给点乐趣作诱因,让人间自身繁衍,也是个道理。就这样,若是太平年代,人口便很快增加。
歇马店这地方,东有关川河畔凤凰城(定西),西为洮河之滨狄道府(临洮),南隔渭水之源,北距黄河金城(兰州),方圆不过百里之遥。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无数迁客骚人的脚印,更多的是杀戮者的足迹,还有那些为改变生存环境,而世代辛劳之辈们的血汗。
每逢战乱,这里虽够不上安营扎寨屯兵之利地,毕竟是人马通行必经之要道。这里的地形特点,造就了其成为安定与金城之间的缓冲地带。胆战心惊,颠沛流离,不可终日的战乱情景不在话下。只说这天时地利,无所顾忌,安居乐业的太平时代。奔赴边塞沙场的军旅兵卒,贩运各种物资的人马辎重,星夜传递公文的驿马,以及官员、商旅、迁客骚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常有商旅通行,不知有多商旅,酷似这里的沟壑流水,四季逢时,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从这里路过。也不知有多少金冠衮冕,名门贵族,迁客骚人,如行云流水,从这里走过而未留名。还有那些执著的教徒们,万里奔波,不辞辛劳,光顾此地,授经传教。从陇西郡经凤凰城到兰山道,无论顺沟沿河而行,还是翻山越岭,都要从这里经过。岷江北垣,渭水源头、关川沟脑,洮河以东狄道地方,取道金城必经此地。
说起这歇马店,源于官方驿站,商人往来,古人探险,从长安通往西域,在这里歇马而得名,又因有个白马庙而传于后世。先说这通往西域的古道,自古以来,兵家、商家东行长安,西走夏凉,沿河流而行,必须穿越渭河、关川河、宛川河三大水系,翻越两大分水岭。至于从哪里翻越分水岭,安全方便是路人的基本选择,因此就有好多条路可抵达兰州,其中主要通途都要经过此道。
人类为了生存,相互之间的融合,不可或缺,交流合作是最基本的方式。情感交流是人类社会最初的融合方式,物资交流是后来人类生存共融的主要内容。由于天时,地域,人文之间的差异,致使各地的物产品类不同,丰欠不均,需求各异,交易市场应运而生。附近三大集贸市场的形成,年代久远,是当地人们交换生活物资的主要场所。
且说这内官营集市,在安定以西的西甸子川。当地人有口头禅,毬毛难以擀成毡,穷人只能当宦官。不知哪一世,这穷苦地方人中出了个宦官,虽则不是个全人,好歹还是皇宫的奴仆。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为黄袍加身的天子效劳,这个地方就闻名于世,号称内官营。
有记载以来,明朝时期,肃王设立了城堡,取名内官营堡。有了官方的保护,这里方圆几十里地方,开始通商,为人们从事物资交换提供了方便。时有渭河流域有天水、甘谷、通渭、陇西、渭源,更远的还有陕西,河南等,洮河流域的岷县、狄道,祖厉河流域平凉、会宁、安定,宛川河流域的榆中等等,各地方人都运物带货,东奔西走来到这里,以物换货,各取所需,各求所得。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集市,被人们公认。由此而产生了专门从事物资贩运,人们称呼商,在集市上开店囤货的,人们称贾。还有为交换双方磋和价码的叫牙侩,这些行当成了一些人谋生的主要方式。
再说这甘草店,这里因早期盛产甘草而闻名,商人从秤钩到歇马店歇息后,翻过中咀山,就到宛川河,再往北行就到甘草店。这里集市的形成和内官营市场一样,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站点。是宛川河上游主要的集市,西通兰州直至西凉,南通内官直到狄道、岷县,东走安定巉口直至陇西到达长安。
还有那巉口集市,巉口顾名思义是高山垭口,位于凤凰城北二十公里,历代为东西商贾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这里是官方兵家镇守安定,北通郭成驿靖远,西连秤钩驿的关口要塞之地。传说在汉朝王莽时期,专门设关口,对出进物资予以衡量,逐渐这里就形成了集贸市场。
这三个集市的形成,不仅给当地物资交流,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同时为各地社会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称得上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繁华闹市,作为通往西域古道上的重镇名副其实,是各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更是各民族融合的纽带和场所。东有巉口镇,南有内官营,北有甘草店。三大集贸市场构成一个三角形,辐射了方圆近百里地域。
细说这歇马店的由来,起初与这三大集贸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歇马店地方南连内官,北接甘草店集市,东邻巉口集市。早期的商旅、兵卒欲往兰州,都要在这里歇息休整,准备翻越分水岭。早期设关,三十里一驿,四十里一站,只是这里荒无人烟,无缘设站建店。只因山体崩塌,河道阻塞,在这里形成了涝坝滩,泥滩。涝坝中常年积水,还有一个黑眼泉,人马皆宜饮用。沿沟道两岸,芳草碍马。这些都为歇马休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期的商旅们,行到此地,只是马歇草滩,人居荒野,涝坝补水,休整一番,准备翻山。每当天阴下雨,道路泥泞,或遇雷鸣电闪,暴风骤雨,坡陡路滑,行程遇阻。前不着店,后不见站,只能是弯道避风,崖坎遮雨,实在无奈,披风冒雨在这里等候。
时间一长,就有往来商人联合施舍,集资供物,投劳出力,雇佣人手,在这里修建一个院落,柳木为柱,白杨作梁,树枝杂草苫顶,涂以壁泥,盖了几间简易茅茨房子,另在店东南百米之地,搭了一个凹字形马厩,以备途中遮阳避风挡雨之用,方便行程中歇息。民间之力,仅便当时,不能百年。后来因官方,兵家驿站中转之需,屡次修缮,为其所用。只因风吹雨打不能长久。后经官方增砖添瓦,历次整修,初具规模,官兵商民皆得用场。
自从有了白马爷神仙居住此店,太平年代,无论来往商旅,还是传教使者,到此饮马歇脚,都存敬畏之心,进入庙堂院落之内,不敢有半点不轨不义之举,时常还得点香续火,供奉施舍。即使战乱时间,各路兵家途径此地,面对神威,也不敢有丝毫的胡作乱为,更不敢随意损毁庙堂设施。千百年以来,院落店堂各庙舍任凭风雨,店堂内白马神仙安然无恙。
至于白马爷神仙,传说很多,有说是春秋战国时郑庄公的一名白马大将,叫殷考夫。也有说高昌国献给大唐宝马良驹,其中有千里马狮子骢,因雨天坡陡路滑,摔于崖下,死于此地,建庙封神,以此祭祀。还有说唐曾取经,说骑白马路过这里,因芳草碍马,师徒三人就在此歇脚,官方为此修建庙堂,以此表白马之功。
后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知其名,却不知其来由。更不晓得是道,佛,儒哪家流派,分不清三教九流之类。根据塑像的面目形象,既不是佛也不属于道。人们只知道是神仙,遇到疑难之事即求,进入庙院神门就拜,即使没有贡品,磕上几个响头,也算尽了一番虔诚。
神仙虽有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之能,也难逃天灾人祸的厄运。真个是: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千载威灵尽,置身烟云中。不知何年何月,天上乌云密布,空中雷鸣电闪,地上狂风四起。前人几经周折,多年艰辛,所建造的院落庙堂,被这股狂风暴雨吹打的墙倾屋催,毁于一旦。只留下了残垣断壁,破砖烂瓦,一片狼藉。还有这曾经被当地的人们,过路的商旅,征战疆场的将领们,千夫叩拜的神仙,被那冷子(冰雹)砸得粉身碎骨,神飞灵散。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风尘中,有多少人踏上过这条古道,也不知有多少劳碌奔波的商旅,通过这条古道,往来运送了多少物资,留下了多少车辙足迹。当饱览诗书的文人墨客,堪舆风水,断定阴阳的先生们,风尘仆仆的平民,踏上这旋风嘴山顶,放眼西北的发龙山,瞭望宛川河风光,高耸的马寒山脉,兴隆山峰,七十二道营寨,三十六座碉堡的历史,回肠荡气。回望东南,山岭沟壑,梁峁阶地上的烽火碉堡,思绪万千。
歇马店古庙里的神仙,默默无闻地见证了这里的历史,也目睹了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情景,只是没有人舍得笔墨,留于后世罢了。要知后事,下回再述。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葆光更新,第一回:起闲心无端谈过往,借传言有意论世…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