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上说,灵丘全城尽塌,压死百姓五千二百余人,往来商贾,驻守官军,更是不计其数。
就连城中的枯井,涌出来的也都是黑血。
这次地震,最开始是从天启六年三月初五日丑时发生的,山西灵丘、浑源州多地突发地震,至今已经连震一月有余。
全山西震摇数十次,包括灵丘在内,多地全城尽塌,官府停摆。
除去灵丘,浑源州也是一样,据说是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百姓又有四千三百余人。
屯守在浑源州官军的军营直接变成废墟,多地卫所尽毁,往来商贾及各地行人还没算,如果全算上,也有近万人了。
灵丘知县、浑源州知州,甚至于山西御史、布政使等高级官员,也有十余人死于此次地震之中。んτΤΡS://Www.sndswx.com/
正是因为地震一开始就摧毁了多地的官府,连督办司也未能幸免于难,加上这次的灾情实在严重,地方官员多有隐瞒不报。
这才导致地震发生一月之后,消息才传至京师。
觉山寺在灵丘县东南二十里处,创于北魏太和七年及远大安六年,此次地震中,庙貌摧残,遗址故墟,杳莫可寻。
如果只是山西省内,还好说,主要是这次就连边关大同府,也是所属俱震。
大同府发生地震的时间,大概灵丘首次地震的半月后。
当时是,大同府从西北起东南而去,其声如雷,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处,边关城隘震塌十二所。
蔚州、广昌、隆平连日震声如雷,城垣颓坏,官民庐舍摇毁无数,人多压死,地裂水涌。
就连大同总兵张万邦,都在帅府与众将议事时遭遇突发地震,被房梁险些砸中。
最后张万邦虽然从府城逃了出来,精锐亲兵和大同军却损伤不小,其本身更是身受重伤。
当天被压死在城内的,还有乱岭关守备千总张毕、威平堡驻防百总林山,偏岭口守备千总吴大用等十八人。
其中,官职最大的是安东中屯卫的指挥使龚用,这已经相当于大同府第三高的军职了。
天启一朝至今,就连林丹汗大规模南侵,都没有给重兵防备的大同府造成这种伤亡。
好在眼下北疆形势已定,倒是能从容应对。
不然,如果这个机会被西虏诸部抓到,大举来犯,大同府真不一定能挡得住了。
内阁诸位阁老,兵部尚书王洽以及英国公张维贤,看了这份奏疏,脸色都不是十分好看。
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说道:“陛下,这次地震恐怕还不只限于山西。”
“近日,坊间有所传闻,说是京师昌平府,有轻微震感,似乎是已经蔓延到了畿辅一带。”
张维贤点头,说道:
“此事臣知道个大概,昌平府现下已经是人人自危,许多百姓争相恐后往京师而来。”
“民间谣言四起,陛下还是早作决断,万一京师再生大震,损失无可估量。”
朱由校点头,神情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现在回去休息是顾不上了,看来天启六年这一关,真不是好过的。
从年初的诡异事件接踵而至,到眼下自山西而起的连环地震,这明末,天灾为什么这样多?
心累,朱由校现在是真的心累。
因为他知道,这还没到崇祯年间,崇祯十七年间,各种地震天灾,更是多如牛毛。
不当皇帝还是第三视角,现在自己是第一人称,做了皇帝,方才明白,明朝能在这种情况下挺了这么久,属实也不太容易。
这就不是单单有钱能摆平的事,就算你有钱有兵,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也经不住这种天灾。
别的不说,以现在后金的国力,这样的地震,只需要一次,没个五十年,他们根本不用再想入主中原的事。
一次天启二年的五省大地震,到现在大明也没完全缓过来,又来一个规模更大的。
最主要的是,这次的地震还有愈演愈烈,自山西向整个北方蔓延的趋势!
难,太难了…
后世会出现所谓“天要灭明”的传闻,而白莲教妖言惑众,屡禁不止,也就不足而奇了。
老百姓能有什么,不过是一座小屋,几亩田地。
一次地震,就连坚固的城防角楼都能震塌,就连官府衙门都抵挡不住,何况是他们的庐舍。
流民四起,已经遭到地震的地方,家破人亡,官府停摆,朝廷赈灾,遥遥无期。
还没有地震的,听闻多地近日都有了震感,更是人心惶惶!
再加上白莲教在民间传播谣言,所谓“无生老母下凡普救世人,天要灭明”的传闻,又开始出现。
挺好个局面,一下子就败坏下去了!
朱由校强打精神,揉了揉太阳穴,尽量让自己精神起来,疲惫的问道:
“事情已经如此,诸位都是朕的肱骨大臣,都说说吧,应该怎么做。”
内阁首辅魏广微道:“应该立即赈灾!”
“地震是从灵丘开始,朝廷就从灵丘开始赈灾,搜捕被埋在废墟下的百姓,能救一个是一个!”
东阁大学士胡士广自从那次下去山西回来,就变得异常老实,被皇帝强行绑在了一条船上,自然要本本分分的做事。
这次赈灾,他也没想着浑水摸鱼,直截了当的说道:
“陛下,臣赞同首辅的话,这次地震大有愈发严重之势,各地灾民遍野,朝廷若不及时赈灾,山西恐再生民变。”
“是啊,民变、民变…”朱由校叨咕一句,道:
“各位阁老说的不错,朕正有此意,朝廷此后成立一个灾事司,隶属户部,专管各地灾害预防、赈灾事宜。”
“灾事司的大使,各位有没有人选?”
众人对视几眼,都没有说话,朱由校看向温体仁,说道:“温爱卿新到内阁,有没有人选?”
温体仁猜得到皇帝的意思,立即躬身说道:
“回陛下,臣在山东时,认识一个曾在南京饷司,名唤杨嗣昌,此人忠贞可用,甚得民心。”
“杨嗣昌…”朱由校佯装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实际上,这个人,他早就知道。
杨嗣昌,便是后世提出“十面张网”之策,替崇祯皇帝背锅,明朝最后一个肯作为的兵部尚书了。
虽然他在文人口中的风评不怎么样,但是起码朱由校觉得,现在这个情况,是可以用一用的。
想了想,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召杨嗣昌进京听用。”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朱由校张嫣更新,第七百三十四章:灾事司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