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文学>都市小说>满级考古大师顾屈>二百三十八章 什么叫礼崩乐坏啊!
  “啧啧.这么多鼎啊?”

  “一二三四五……”

  “这得有二十多个鼎吧?”

  “海昏侯作为一个列侯,就算是曾经当过王,当过皇帝,也不能用这么多鼎吧,还是铜鼎!”

  “这就是传说中的礼崩乐坏后的时代嘛?”

  双手插着腰,看着东藏室内清理出来的二十多個鼎,陈翰那叫一个无语啊。

  东藏室,也就是社科院考古所负责清理的厨具室,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

  有鋗、壶、尊、鼎、釜、臼、杵、勺等厨具。

  有的青铜器上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反应出了墓主人的身份,以及西汉时期的“食官”系统和“重农”的祭祀制度。

  其中,铜鼎、铜缶、铜长颈壶等青铜器的造型十分精美。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昌邑食官”这几个字的发现。

  海昏侯刘贺,在成为海昏侯之前,就是昌邑王。

  而他的昌邑王位,是继承与自己父亲的,并且当了十年的昌邑王。

  之后,就再无昌邑王这个诸侯王位了。

  也就是说,能够在使用的青铜器上,“刻有昌邑”二字的,基本上只可能是刘贺,或者他的父亲刘髆。蜀南文学

  刘贺的老爹,汉武帝的五儿子刘髆,是在昌邑去世的。

  而昌邑位于山东菏泽巨野县,和江西离的有点过于远了。

  那么,江西南昌的这座海昏侯墓,就基本可以确定墓主人是谁了。

  只有可能是刘贺了。

  虽然,关键的刻有“海昏侯贺”“刘贺”之类名字的印章,暂时是还没发现。

  但是对于这座墓的墓主人,考古基地的所有人,基本上都已经有了定论了。

  就是海昏侯刘贺没跑了。

  不过,在确定了墓主人身份后,这东藏室内发现的这么多铜鼎,就有些过于让人惊讶了。

  数了数,一共24件,大部分都是三足鼎。

  一个列侯,怎么可能拥有24件青铜鼎陪葬?

  天子才陪葬九鼎八簋,更何况列侯呢?

  刘贺胆子是有多大,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陪葬远超九鼎数量的青铜鼎?

  这是所有汉代墓葬中,一次性出土青铜鼎数量最大的一次了!

  不过,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

  一行行在青铜鼎腹部刻上的文字,算是给出了解答。

  “昌邑籍田铜鼎容十升重四十八斤第二”

  “昌邑籍田铜鼎容十升重四十八斤第三”

  “昌邑籍田铜鼎……”

  大量关于“籍田”的刻字,被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发现。

  这个发现,算是让大家心里有数了。

  原来这些铜鼎,并非是用作彰显地位的礼器陪葬的。

  这些铜鼎,是刘贺在参加籍田礼时,铸造的礼器。

  所谓籍田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

  这个礼制,在汉代被发扬光大,天子亲自带头,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亲自下田劳作,以示重视农耕。

  在西汉,这种“籍田礼”,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系统。

  从天子到诸侯王再到列侯。

  只要是有封邑的人,不管封地大小,都会在春耕的时候,带头进行籍田礼。

  一方面是以示自己对农耕的重视,一方面也是乞求上天,能够给个好收成。

  在举行籍田礼的时候,在亲耕之前,要先祭拜神灵,并且送上太牢。

  这个时候,就是铜鼎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太牢祭品都是放到铜鼎之中,然后献给神灵的。

  这个时候的铜鼎,象征的就不是权利了,只是用作一个祭祀的工具,回归了其最早的用途。

  其实鼎这玩意,最早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用于煮饭以及祭祀的。

  只是因为在上古部落时期,掌握了“祭祀”权的人,往往是部落最有权利的那个人。

  华夏远古部落时代,神权和王权是合一的。

  从传说中颛顼帝绝天地通后,华夏上古时期的圣王们,就是又掌握王权,又掌握神权的人。

  是拥有神之血脉,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天之子。

  而非像西方那样,宗教与政治是分开的,神权和王权分属于教皇和国王。

  所以,当圣王们主导祭祀权后,渐渐地鼎就演化出了权利的象征。

  特别是商代的时候,商人不管大事小事,心情好还是不好,都要杀个人牲祭祀祭祀祖先,频繁的使用鼎作为祭祀时的工具。

  所以,久而久之的,拥有鼎就等于是拥有权利了。

  鼎也从商代时,只有“祭祀”“蒸煮食物”的作用,演变到周代成为了权利的象征。

  而刘贺的这些鼎,大部分都是他在籍田礼的时候,用来祭祀神灵时铸造的。

  理论上来说,确实不算是专门铸造来作为礼器的,从鼎上的刻字就能证明。

  但是,等到他去世后,这些籍田礼所用的铜鼎,都一起陪葬入墓室之中,多多少少也有点违礼了。

  只能说,西汉不愧是从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王朝,礼崩乐坏的确实很彻底。

  根据史书所记载,到西汉立国的时候,刘邦找遍全国,都找不到几个还懂得周礼的人了。

  以至于西汉初期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礼仪制度,叔孙通想要重建礼制,最后也只来得及搞了套大朝仪时的礼仪。

  关于天子的穿着打扮,除了冕服保存下来,其他的制度基本也都没有了。

  而且,实际上西汉初期连冕服的具体穿着制度都没确认。

  天子、太子、皇子、诸侯王、列侯,都有资格穿冕服。

  《周礼·春官·司服》载:“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而大裘冕、衮冕、鷩冕、玄冕、鷩冕等冕服,简单的说,区别就是有的十二章纹、有的九章纹、有的三章纹、一章纹。

  但是,这些冕服都是“王”的衣服,只是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冕服而已。

  并没有后世天子冕服十二章,十二旒冕冠,太子冕服九章、九旒冕冠、诸王五章、五旒冕冠的说法。

  所以,西汉早期,刘邦、刘盈、刘恒等皇帝在举行一些祭祀礼,以及重要的大朝时,列侯和诸侯王们,穿着和皇帝都一样,全都是上红下黑的冕服,都戴着珠帘。

  当时唯一一样皇帝能穿戴,其他人不能穿的,只有刘邦所创的刘氏冠,是只有刘氏天子才能戴。

  而这条规定,也并非是周礼,只是刘邦定下的新礼而已。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才开始想起了重订礼制的事情。

  等到东汉的时候,华夏的礼制才重新建立了起来,不过也已经和周礼有很大区别了。

  实际上,当时西汉人对周礼的了解,可能还没现代人多。

  毕竟现代人考古出土了很多春秋战国,乃至更早时期的贵族墓葬,对其礼制有很多研究。

  西汉人可没办法到处考古,只能靠着一些文献零散的记载,去复原周礼。

  当然,比起礼,乐的失传更严重...

  要知道周代是一个不读《诗》《书》,无法言的朝代。

  当时各诸侯不管做什么事,出征或者归国还是朝对,迎宾、凯旋……

  全部都有配套的礼乐,还有一套完整的君王与臣子之间答谢、行礼的流程。

  要知道,《诗经》里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这些都是歌!都是可以配着音乐唱出来的礼乐!

  但是到汉代,这些东西全都失传了,各种大雅之乐,只剩下文字记载,至于原本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早不知道了。

  列国的乐师坟头草都几仗高了,哪里能找的到完整的礼乐谱。

  从秦末乱世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西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和文化,确实是重新发展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是汉人而不是周人。

  中华文明是儒家文化而非战国时期的其他诸子百家文化为主。

  为什么华夏人崇尚百善孝为先。

  都是始于汉!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满级考古大师顾屈更新,二百三十八章 什么叫礼崩乐坏啊!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