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看了一眼,暗中有些较劲的意味。
首先说话的,是恒王。
绾宁进宫,他是既得利益者,当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他看来,赵砚臣说的话就是无稽之谈,哪怕真的像赵砚臣说的那样,他也要拨乱反正,把这一切说成是碰巧。
“回禀父皇,儿臣认为,这件事只是赵大人歪打正着,作为钦天监,能看出天象,实属正常。
但是,若说这天象之事意味着什么,儿臣是不信的。”
话落,立马有恒王一派的人出来说话。
“陛下,微臣附议。
赵大人实在说的太玄乎了。什么叫六月初七必有天罚,这天罚还跟雨水有关,这便是直指洪涝灾害。
京城的水利工程,微臣敢拍着胸脯说,绝对不会有问题。”
话说到这里,工部的李大人立马站出来。
兴修水利,道路铺设,都是工部的事情,天子脚下,自然工程做得扎实,半点都不敢含糊。
李大人当即表态:
“陛下,微臣附议。别的地方有洪涝,京城绝对不会,赵大人那般言之凿凿,不知是何居心。
而且这几日都是小雨,没有半点大雨的迹象。微臣认为,京城或许有几日大雨下,但是绝对不会像赵大人说的那般严重。”
在场的大臣们,不少人纷纷点头,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
恒王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这一幕。
他要做的,就是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坚定立场,坚持想法,在风向中屹立不倒,让这些大臣们不至于都飘走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反驳策王的话,而且还能给皇帝留下一个不跟风不随波逐流的好印象。
果然,皇帝赞赏的点了点头,看向策王,
“老二可有话说?”
策王有些琢磨不透皇帝的心思,不知道他这么问有何用意,脑中飞速旋转,想来是想考验他们。
这件事,他和幕僚们私下里讨论过,认为等六月初七看看情况再发言,最为稳妥。
但是没想到,现在六月初七还没来,皇帝便发话了。
这些日子,他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从六月初一开始,幕僚便建议他为六月初七做些准备,无论有事没事,他这都是爱民的举动,没有坏处。
想到这里,策王顿时有了底气: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钦天监赵大人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赵大人乃五年前的大周状元,而且入了钦天监,想必对天象命理学说很有研究。
之前有贺县为先例,已经让大家看到了赵大人的学问,儿臣以为,此事听来确实玄乎,但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次,赵大人总共说了两件。一是六月初一,天降警示和雨水有关。
二是六日之后的六月初七,会出现天罚,亦和雨水有关。
如今,“一”大家已经看到了。
明日便是六月初七,左右不过这一日,儿臣以为,现在下定义为时过早。
儿臣以为,如今这种状况,趁着时间还早,检查京城的防洪泄洪工程才是重中之重,若没事,皆大欢喜。若万一有什么,也不至于让百姓遭殃。”
君策半句不提绾宁,而把这件事说成了民生。
他的幕僚已经商量过了。
天罚之事,一旦是真的,牵扯到绾宁,就是皇帝为了一个女子不顾百姓死活。
所以,提都不能提。
百姓们怎么想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在朝堂上,这块遮羞布不能揭开。
说成是普通民生之事,最为合适。
君策话落,恒王一听不对,立马出来反驳他话里的漏洞:“二皇兄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今日都六月初六了,说这样的话,时间也不够。
若二皇兄真的有心,早在六月初一就该说了。这会子捡好听的敷衍父皇。”
策王的人站出来:“恒王殿下此言差矣。
策王殿下绝对不是只说不做。
启禀陛下,微臣证明,从前几日开始,策王殿下都在检查抗洪泄洪工程。
只不过钦天监赵大人所说之事,太过匪夷所思。策王殿下未免多生事端,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直在暗中进行,没有让人发现。
这几日,策王殿下心心念念着老百姓,检查之事,半点都不敢马虎。”
这话,明显就是为君策邀功。
而君策说出这件事,打着的就是这个目的。
从六月初一小雨下来之后,在府中,和幕僚们商议出来的做法。
做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得利的。
如果六月初七,没有变化,那么他一心为民的好名声也传出去。
在大家都观望这雨会不会下的时候,只有他在默默地为老百姓做实事。
再加上上一回北燕之行他作为将军打了胜战,都是为了大周百姓,他的口碑绝对水涨船高。
如果六月初七发生了什么,那么他的功劳更大,洪涝灾害何其恐怖,是他检查修补,引起重视,才让百姓辛免于难。
到那时,老百姓估计会把他供起来吧。
这样名利双收的好事,他没道理不抓住机会而袖手旁观。
无论君恒和国公府谁赢,他都是坐收渔利的那一个。
君策筹谋得极好,只等着六月初七一到,他就是大周的功臣。
此时,说话的大人退下,君策依旧站着,没有否认,也没有说话,仿佛这就是他应该做的,一副为了百姓好他就好的态度。
皇帝看向君策,语气欣慰:
“不错,作为皇子,心中记挂着百姓,是百姓之福。
你能想到这一步,难能可贵,该赏。”
皇帝大手一挥,看起来心情甚是愉悦。
君恒在一旁,牙都要咬碎了,但是,什么都不能说。
看着君恒一脸憋屈,君策心情更好了。
什么赏赐都比不得这会君恒的表情,心中对自己这个做法,沾沾自喜。
今日是六月初六,君恒想做什么都晚了。
也不能反驳他,不然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君策里里外外都是为了百姓,占尽了便宜,此时更是,在皇帝面前出尽了风头。
他对上君恒的眼神,嘴角微勾,心中已经想好了,一会下了朝,要如何把这个消息,不动声色的散播出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苏绾宁君逸更新,第176章 为君策邀功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