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文学>其它小说>兰若蝉声>第八十三章 古有夜郎八百里 可知汉家千万顷(上)
  “啊,若是如此,那天竺使节便也不用费尽心思去寻牛中白了。

  既然他们有使用此方的传统,那料来也不是随意找一头牛就可以的。

  牛若不健康,岂不更要命。”

  陶弘景虽然没有去过天竺,但他对事物的性质有更深层的理解,往往一语中的。

  但姚思夏对此事仍不无忧虑,

  “原本华阳先生料想不差,天竺可供取用牛中白的都是经过供养的神牛。

  传说神牛可溺金,饮之利体强身,已成信仰。

  因此只怕就算这昆布丝的功效更佳,也是劝不动他们的。”

  “哦?神牛溺金?

  这情节怎么这么熟悉啊?

  哎,我看不如这样,你可以给他们讲两个故事,

  就说这神牛在中原本是没有的,

  昔年有一个如摩羯罗般的千乘大国百般求访,只得了一座神牛石像。

  这石牛可粪金,粪金化水饮之长生。

  毗邻的山中国王听说后,愿以国土换神牛,遣五丁开山,迎接神牛,并奉国于千乘国王。

  后来山中国王果然因此高寿,却又想渡海寻求海中国的仙草,相传食之不堕轮回。

  可是天妒寿者,山中国王此番入海遭了风浪,

  船只翻覆,石牛入海,再不可寻。

  但是沉船的那片海域便开始生长这等海草,

  据说是由海中石牛粪金滋养,其效与神牛溺白一般无二。んτΤΡS://Www.sndswx.com/

  在我华国,凡乏力,粗颈,油米难进者,食之即愈。”

  姚思夏听得眼睛都瞪直了,把两个无关的中原典故拼起来说,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吗?

  寻常时分却也罢了,事涉外交,那可绝无小事,

  万一捅出什么篓子,那还不是自己的失职?

  正踌躇间,魏王却发话了,

  “既然道宗让你如此说,你便去试试吧。”

  魏王吩咐,姚思夏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如此这般去与那些天竺客人交涉。

  果然没过多久,他便喜滋滋的回来了,说那些驯兽师听了这些故事,十分开心,捧着昆布丝非常虔诚的诵读经文,随后便将之一扫而空,除了盛赞圣品美味,并没有再纠缠索要牛溺。

  陶弘景捋须微笑,自然也是有几分得意的。

  他作为茅山宗的宗主,日常对这些事情再熟悉不过。

  他让姚思夏如此说,倒不是刻意欺瞒,也不是自居天朝国人,对番邦来使存心戏弄。

  只是他知道那些不注重教义教典,只喜欢讲究细节仪式的,通常都是那些认知比较局限的群体。

  正如眼前执着于牛溺者,主要都是使团里那些地位低微的驯兽师。

  对于这个群体,讲真正的道理是讲不通的,他们根本听不懂。

  古代没有精细化工,开出的药方都是一些玄乎其玄的东西,比如什么孝子衫,锅底灰……

  你如何劝那些不知因果的憨民去吃这些东西?

  那就只能靠哄,靠讲故事哄。

  什么神药仙方,五行阴阳,越玄才越有人服你。

  还有许多当时根本治不了的病,

  莫说是当时,现代医学也对很多疑难杂症束手无策,

  但是病人对你满怀期望,你能说无药可救?

  那就只能采用些心理疗法,喝些香灰符纸这些吃不死人的东西,听天由命去吧。

  毕竟人类自身免疫力还是挺强大的,

  只要心中存有向生的信念,很多病也是能自己挺过来的。

  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的治疗经验。

  装神弄鬼,有时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交流需要。

  只是后来他的许多徒子徒孙,舍本逐末,

  自己肚子里也没什么学问,倒把这些装神弄鬼的把势当作了主要技能,坏了茅山宗的清誉。

  又总有那么一些看上去浑身都散发着正义感的愤青,学了一点点格物致知的本领,便自以为天地之大无自己不可知之事,怒斥一切本人无法理解的东西为异端邪说。

  这些人啊,通常都还停留在认为孝子衫需要从孝子身上扒下来的程度。

  若真是到了陶弘景这个档次,就算听说人家要喝牛尿,也能不形于色,总要先问过些细节,才能作出深入的判断。

  人的见识决定气场。

  好比当日瓠采亭入住祖氏观星阁,被惊得大呼小叫,最后几乎是逃了出来。

  而祖暅之看到寄再兴耍那五气朝元,凝水成冰的寒冰掌,却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可以冷静旁观,直到寻出其中蹊跷。

  同样都是面对新鲜事物,反馈大不相同,这就是底蕴的差别。

  筵席开启,宾主双方席间自然要交流些两朝风物。

  主使官圣臣有意炫耀,聊着聊着,就讲到了自己擅长的天文历法。

  魏王微哂,与任城王对视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随后便向连夜赶来的信都芳递了个颜色。

  信都方立即会意,他平日里琢磨的那些奇技巧工,很少有人能理解,

  想找一个能听他认真讲解的朋友都难,更不要说是可以相互切磋探讨的对手了。

  这时候魏王有意给他机会,他自然乐得充作前卒,于是便将自己对星宿,历法的看法侃侃而谈。

  圣臣见对方不过是名孩童,居然也能有如此见识,不由敬意顿生。

  不过他们这时聊得还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所以圣臣初时也只是觉得信都芳见闻广博而已。

  聊起这黄道分割,华夏与天竺大抵还有些相似。

  不同于西方分黄道为十二宫,中原一般取二十八宿的分法,

  但天竺在这方面有些特立独行,选用了二十七这个单数分割。

  信都芳对此表示质疑,立即提出二十七这个数字一定另有玄机,否则在观测器具制作和天文计算上都会遇到很大麻烦。

  穹庐如圆,在标注上,做三等分比做两等分要难得多。

  二十八宿,取的是四象七曜之数,

  先将天穹四等分,再以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肉眼可以观测的天体标定天穹,

  无论是二十八宿定名,还是浑仪的制作,都是如此这般。

  而二十七本为三九之数,需要三分再三分,如是三次,

  若要依此制作出天体观测仪器,难度自然要大很多,精确性也难保证。

  此言一出,圣臣心头又是一震。

  能够细数黄道星宿,这只不过是知识点而已,只要有人教,那便学得会。

  但是对分割的规则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

  最关键的是,信都芳这句话大大高看了天竺当时的天文观测实力。

  天竺并没有类似浑仪,玉衡这样的专门的天象观测仪器,

  只有些在尧王观日台这类大型观测建筑上略作改进的观星台。

  不过所谓的二十七宿,的确如信都芳所言,并非天竺黄道分割的完全版本。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兰若蝉声更新,第八十三章 古有夜郎八百里 可知汉家千万顷(上)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