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时明军所采用的军功制度普遍都是按照人头来算钱的,也被称为“首功”(顾名思义,就是按照首级计算功劳与赏银),但是在洪武、永乐年间,则是按照战斗表现来奖励的。也就是说,凡是建立奇功(例如擒获敌方主将等)、头功(例如率先登城、破阵者),由这些士卒的亲管上司上报给朝廷即可,凡是谎报、虚报者都要治以重罪;在军队行进过程中凡是缴获奸细的,将领获得头功,其余随行者皆获得次功。蜀南文学
总得来说,就是要看战斗表现,毕竟不能别人冒死杀敌,畏敌不前者却躲在后面待安全的时候上前收割人头,这样的话功劳就变成畏敌前者的了,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公平。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个制度却逐渐被首级计功制给取代,而促成这一改变的原因则都是被大明朝将领们五花八门的谎报军功的方式给逼出来的。
明初时,无论是“乞丐皇帝”朱元璋还是“疯子”朱棣、“好圣孙”朱瞻基,都是亲自带兵上阵的马上皇帝,因此,士兵作战时凭借战斗表现论军功还能做到相对公平。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们都变成了深居后宫的“死宅男”,将领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还不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就拿“当先”这一军功来说,所谓当先,也就是在作战时率先冲入敌阵者,明朝前期,一场战斗中能拿到“当先”这一军功的,最多不超过五人,还得要有专业的监察人员作证才算数。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不光“当先”的人数没有了限制,就连专业的监察人员也没有了。
以后世颇受争议的正德年间“应州之战”为例,当先者有几百人之多,就连牵马的、扛旗子的都要算上;更有厚脸皮的将领上报说自己冲锋了三次,应该算三次“当先”,但实际上官方记载的斩首却只有十余级,这不明摆着把朝廷当傻子吗?
万般无奈之下,兵部只好重新下令,改用首级计功制:在战斗中,凡斩贼首三颗以上者及斩获首贼者,俱升一级;斩首两颗,俘获一二人,斩从贼首一颗以上者,俱加赏。
当然,所斩杀的首级也是有区别的,明末时,首级等级从上往下分别为:辽东女真、北虏(也就是蒙古)、西番苗蛮、内地反贼,等级不同,所获得的赏赐也不同。
到了明末,凡斩首一级,则官升一级,或者换为白银赏赐;俘虏一个女真兵赏银三十两,蒙古兵则为二十两,内地乱贼则只有五两;而斩首一名女真兵则赏银二十两,蒙古兵则为十两,内地乱贼则只有一两。
首级计功制,最好的地方便是人头毕竟有真凭实据,空口无凭,血淋淋的人头还算是靠谱的。
不过,你以为换成首级计功制那些大明朝聪明的将领就没有办法了吗?记住,在钻空子这一方面永远不要低估明军将领,他们的智力水平远超你的想象力。
首先第一招便是杀俘、杀良冒功。杀俘顾名思义,也就是杀掉已经投降的敌人,一般来说,用这招数的大多数是北方宣府、大同镇经常与蒙古部落交战的将领。蒙古军队素来好战、来去如风,往往在明军到来之前便骑着快马撒丫子溜了;但是部落里的老弱妇孺却没有快马供他们逃跑,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而这些人,便成了明军将领们的军功。他们是蒙古人吗,是的;他们是敌人吗?是的;至于他们是不是在战斗中被斩杀的,那还不是由带兵的将领们说了算吗?
至于杀良,也就是杀掉无辜的平民百姓作为军功。这个伎两都已经被大明各个朝代的“聪明”将领给用烂了。嘉靖年间的大同总兵仇鸾面对鞑靼部俺答汗兵临重镇大同城下竟然胆怯地不敢发一矢,厚脸皮的他靠贿赂敌方将领的方式请求俺答汗退兵,之后又纵容军队斩杀本地无辜良民作为战功,此等货色,竟然被嘉靖帝封为“平虏大将军,节制文臣三品以下、武官总兵以下”;崇祯年间的“贼将军”左良玉也是靠杀良冒功最后拥兵八十万,连南明小朝廷都要看他的颜色,要是不杀良,他那八十万兵怎么养活;就连被袁崇焕斩杀的皮岛总兵毛文龙为了向朝廷索要军饷也干过以汉人百姓冒充女真首级的荒唐事。
这第二招便是窜名、并功、买功。这窜名比较高级,就是将领直接找兵部的“内部人员”直接修改首级数字,来个“灯下黑”;而这并功则更为过分,就是说有的将领人在京师却能够做到“不出京师,而东南西北四处报功者,按名累级,骤至高阶”;至于买功,顾名思义,即将领为了升迁用钱从杀敌将士手里把人头买下来,不过可不是按照原价二十两来买,这些将领往往都会巧取豪夺或者用长官名头压人,欺骗那些老实巴交的大头兵低价买入,更有甚者,直接用对方的家人作威胁明抢。
虽然最终斩获的首级是有数的,但“聪明”的明朝将领们在军功安排上,也能给你玩出花儿来,那些斩获的首级一般都会被他们安排给自己的亲信家丁等。比如祖大寿承袭的“宁武卫指挥佥事”便是靠其父亲祖承训“七颗人头”战功慢慢攒出来的。当年祖承训在李成梁军中,连续七场战斗,其中有不少战斗最后的战果都是斩首千余级,但每场战斗下来“幸运”的祖承训都会被“幸运”的记上斩首一级,这份“幸运”其中有多少水分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李伏成所指定的首级军功制却有着些许不同,总的来说,仍旧是以首级为计功标准,由于目前红旗军的人数较少,若是以升官作为奖励的话,恐怕几场战斗下来,红旗军人人都成了军官了,因此,就目前来说,仍旧以白银作为战功的主要赏赐。
红旗军内总的来说,辽东女真首级为五两,北地蒙古首级为三两,内地流民兵痞以及投降女真的汉军等首级皆为一两,若是生擒俘虏的话,则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加一两。
当然,每个兵种所采取的奖赏方式也是不同的,先拿人数最多的威枪营为例,每场战斗结束之后,按照十人小队为单位计算军功,即一个十人小队所缴获的总战功再除以每个小队的人数,便是一个队员所获取的战功,威枪营杀敌总数排名前三名的小队正副队长则会额外获得赏赐。这样的话,可以极大提高威枪营各个小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因为威枪营能够杀敌立功,主要就是靠得团队配合与团结。
至于神射营,由于其作战一般都是远程射杀敌军,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近身作战的机会。因此,每场战斗结束后,以每一个神射营队员在战斗中发射的弹丸数量在乘以他平时的命中率,最后所得出来的,便是其战功的数量。当然,若是射中敌军头目,只要有队长或者其他队员作证,也会另加封赏。所以说,神射营的队员要是想多拿军功和赏银,平时就必须要勤加练习,以提高自己在考核时的命中率。
而飞骑营的计功方式却有些特殊,因为他们本身特殊的侦察兵性质,经常要长途奔袭、深入敌后刺探情报。因此,若是单兵作战或者两三人作战时,则其所获得的战功归本人所有;若是小队或者整个飞骑营共同作战,则仍按照小队成员平分战功的方式分发战功。当然,若是在战场上有突出表现,比如说生擒敌酋、打探到重要情报,经队长、统领核验之后,也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李伏成只能尽力做到相对公平。
至于抚恤制度,李伏成也做出规定,目前来说,凡是红旗军战死的士卒,小队队长一次性给予其家属抚恤金十五两,普通一兵则给其家属抚恤金十二两,;若是因为做出突出贡献而牺牲,比如说因留下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而牺牲,则再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表现另行封赏;除此之外,其亲属还可享受三年免税免租,日常农忙时红旗军也会派专人前去帮忙。
除了这些奖赏制度以外,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乱世用重典,李伏成规定,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时,凡是不听长官号令或者畏敌不前者,皆责罚三十军棍,若日后不思悔改再犯,则直接将其全家逐出红旗堡;若有人在生活中依仗武力欺凌无辜百姓(无论百姓是堡内还是堡外的)、侮辱妇女的,轻者打三十军棍逐出红旗堡,重者直接斩首;在战斗后若没有及时将战利品上缴者,初犯打三十军棍另罚款十两,连犯三次者直接斩首;至于那些在战斗中不幸被俘者,李伏成也下令,只要不主动投降,李伏成会全力救援,就算最后不幸被杀害,也仍旧以烈士身份获得赏赐,若主动投敌者,则将其家眷尽数从堡内逐出。
“诸位红旗军的弟兄们,你们准备好用手中的武器还天底下的乡亲们一个太平盛世了吗?”
李伏成威风凛凛地走上点将台,厉声说道。
“准备好了!”
一百六十三名红旗军青壮挥舞手中兵器齐声呐喊,虽人数不过百人,但这杀气腾腾的气势却可直冲天地!
“为了天下受苦的百姓,你们可愿去死吗?”
“为天下受苦百姓,吾等愿死、敢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乱明之建勋更新,第42章 建军(四)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