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文学>穿越小说>蜀臣>第345章、打援
  逆蜀将会出兵东三郡吗?

  魏国无人胆敢断言。

  而是否要暂缓兵扰河西、意在陇右嘛......司马懿的答复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确实,时至今日,他不得不发。

  南匈奴左部刘豹已然举族徙入休屠泽,与费曜的数千骑卒形成两路夹击威武之势;南匈奴右部刘诰升爰与鲜卑拓跋力微,在半月前便踏上了进发居延泽的行途;而部将胡遵与邓艾也已开辟田亩与划分好了牧场、为夏侯儒的大军设立好了落营安扎之地与转运囤积了大量的粮秣辎重。

  就连从高平城督军出扰陇右的郭淮,都声称士卒可堪战矣!

  是的,可战。

  在陇右逆蜀各部坚壁清野、避而不战后,郭淮便将出扰变成了历练士卒、变相演武了。将一些未临战事、军阵配合不熟练的新建别部转来任事,令他们在来回出兵中熟悉令行禁止、相互依存的行伍作风。

  最重要的,乃关中今岁的屯田大丰。

  关中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先前曹真镇守时便从冀州分了许多民户充实,令原先荒芜的田亩布满男女老少。且在司马懿广开漕渠、马钧仿造逆蜀筒车成功投入灌溉等助力下,以至今岁军屯民屯秋收得粮千余万斛。

  再加上渭北各地畜养的牛羊,可足十万大军两年之食矣!

  当粮计刚入库呈上表时,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司马懿,亦忍不住喜笑盈腮、欣慰不已。

  自来都督雍凉兵事以来,他忍受着各部将率“都督畏战”的腹诽,坚持着自身“戎卒自给、国以充实”的战略,终于迎来了回报。

  终于可上表雒阳庙堂,声称关中大军可自给,无需中原各地转运粮秣了。

  亦是可令那些关东世家豪族,不再有理由坚持“弃凉州”之议,而是争相参与驱逐逆蜀战事中来——不管他们抱着一心报国、求功勋擢门第、夺会河西复丝路利益或者其他居心,只要最终目的一致,那便是众志成城了。

  如此情况下,绸缪了近一年的时间、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在一切都准备得当时,接到曹叡书信来询可否暂缓河西绸缪以待却贼吴,司马懿自是要据实而争的。

  焉可暂缓之!

  且不说,逆蜀占据凉州之地愈久魏国便愈发难攻的共识。

  驱南匈奴左右部与鲜卑拓跋部往战亦能缓吗?

  胡虏者,素不知礼仪。

  今不趁彼等甫受魏国恩惠之时驱战,待他们迁徙入河西之地在新牧地站稳脚跟后,魏国的羁绊便仅是留在雒阳之质子。

  不乏逐父杀兄故事的他们,焉能还会听令魏国调度而战?

  而若无有鲜卑与南匈奴牵制逆蜀兵力,以关中大军出逆蜀的形胜之地陇右,战事结果与昔日曹真兵出又有何区别?更莫说,对比曹真在世时的各部,如今蜷缩在关中的将士无论士气还是战力,皆不可同日而语。

  故而,暂缓攻势,乃是自废前功也!

  但不管司马懿心中如何不情愿,为了避免落个“挟兵自重”的口实,他都要依着曹叡的调令,令一部将督领三千士卒前往上庸郡驻守。且还传令如今的长安守备夏侯玄,让他督促麾下将士枕戈以待,一旦得闻逆蜀出兵东三郡便急速赶去增援。

  只不过,司马懿心中并没有太多担忧。

  他觉得孙吴来犯的时间应不会长久,不会耽误了岁末关中大军皆动的调度。

  彼贼吴者见利而忘命、临事则惜身,焉敢持久作战邪!

  以往昔战事推断,彼在雒阳援军至荆襄时不退,亦会在双方战死万余士卒后便自生去意。现今甫方八月,距岁末尚有四个月之久,足够令贼子孙权以战事难建功而罢兵了吧?

  带着如此思虑,他在修表回复曹叡战事不可缓之后,便令人赶赴鸣沙山传令,让后将军费曜正式进军!

  河西之战,自此拉开序幕。

  但司马懿没有意料到,孙吴此番并没有退兵之意。

  抑或者说,举魏国上下皆觉得匪夷所思:贼朱然既已掳掠黎庶资财无数,此番孙吴兵出已得利了,为何在雒阳援军赶至江夏了,竟还不罢兵而去?

  对,只需急行军十余日,不论前驱的秦朗还是后发的曹叡便皆赶到了江夏。

  因为从扬州寿春转来救援江夏郡,无需途径南阳宛城再顺流而下。

  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看似是连接一起的,但互逼近处(义阳县)尚有三条官道可通南北(义阳三关),雒阳援军从此三关通行便可直抵安陆县了。

  在魏军赶来时,孙吴各部部署亦略作调整。

  原先在宜城一带扼道落营的朱然部,后退至蓝口聚依着汉水(沔水)落营,继续承担着断绝襄阳守备兵马顺流入江夏的职责。但陆逊与诸葛瑾部则是转兵去江夏与孙权并力围困石阳城。

  先前攻蔪春郡的全琮部四万大军亦同。

  他放弃了攻打蔪春郡,径直走大江水道来与孙权会兵于江夏石阳了。

  亦是说,孙吴此番乃是近八万大军好整以暇、围点打援。

  且是意图持久作战——魏石阳城临大江,孙吴乃是以舟船横连在江畔为营地,依托水力从夏口与武昌转运来粮秣,并没有后勤上的压力。

  但魏军则是不同。

  早就残破且将黎庶徙走的荆北,粮秣并无有多少积存,供应驰援而来四万有余步骑唯有从豫州各县转运。

  且魏军的劣势,尚有奔波了半个中原腹心的疲惫。

  这令曹叡明知石阳被困近两月时日、城内军心与粮秣皆堪忧了,亦只能下令让将士落营暂作休整。

  至于兵力稍微逊于孙吴,曹叡倒没有担忧。

  一来,论将士在陆上作战,魏国雒阳中军要比孙吴更精锐。

  另一则是分出荆州刺史胡质领军去与朱然部对峙后,别道督领万余兵马顺着涢水而来的王昶,也赶至安陆县会军了。

  但他的到来,并没有给曹叡带来什么好消息。

  当曹叡问及他对战事有何破局的见解时,他的回复乃是:“如今之计,唯战耳!纵使彼贼吴以逸待劳,我军无有优势,然亦当速战速决!”

  缘由是他担心战事拖延的时间长了,不仅是石阳城告破那么简单,尚有栖居在襄阳以南诸县山谷的蛮夷恐会生出变故。

  源于夷王梅敷部众被劫掠,其他蛮夷部落如今人人自危。

  若不尽早击退孙吴来犯,此些素来首鼠两端蛮夷部落恐会以为魏国不敌孙吴,进而叛魏入吴、为虎作伥。

  虽说彼等即使附贼吴,亦不会胆敢聚族人来江夏助吴。

  但若是被贼吴授予官职与怂恿,趁着魏国大军皆在江夏时,将族人化整为零别遣遁入南阳郡各县烧杀掳掠、侵扰魏军粮道呢?んΤτΡS://Wωω.sndswx.com/

  蜂虿有毒,不可不预也!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蜀臣更新,第345章、打援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