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隆武帝朱聿键虽有北伐收复故土的大志,但基本上只是个傀儡皇帝,军权都掌握在郑氏兄弟手中,财政收入也是依靠郑氏兄弟的海上贸易为主要来源。
各地势力虽然奉隆武帝为正统,但是他也指挥不动各处军阀,政令几乎都出不了皇宫。历史上的隆武帝多次让郑氏兄弟北伐,都被各种理由搪塞回来,最后还是黄道周外出募集了数千新兵,结果被清军一击即溃。既然历史上的隆武朝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朱平林还要不要奉他为正统呢?
当朱平林询问张功芃的个人意见时,张功芃只说了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朱升给他提出的平定天下战略方针意见。
在自己不够强大时,要避免强大的敌人打击,就要低调行事。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
朱平林最终采取了这个意见,力排众议,上表恭贺隆武皇帝朱聿键即位称帝。
……
自从肃亲王豪格阵亡后,正蓝旗兵马退回太平县休整,已经两月有余。此时豪格的尸体早已运回北京,按亲王之礼葬之。
多尔衮自己任了正蓝旗旗主,还娶了豪格的遗孀杜勒玛。
尽管杜勒玛是多尔衮的侄儿媳妇,也算是他的小姨子——多尔衮的嫡福晋巴特玛跟杜勒玛是堂姐妹。按汉民族的文化传统礼仪,多尔衮作为长辈和平辈都不该干这缺德事。
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满清是女真族的后代,游牧民族早期的婚配习俗是与中原的汉族习俗有所区别的。んΤτΡS://Wωω.sndswx.com/
最典型的区别,就是满清曾经流行过的“收继婚”习俗。而在中原汉族地区,“收继婚”早在先秦时期便遭到世人指责,以后各封建王朝都用法律规定作了废止。
“收继婚”制又称为转房婚。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及男性长辈、晚辈的行为,但这里面的“父死子妻其母”,“其母”不是指儿子的亲生母亲,而多为年纪要比自己小的后母。
汉族地区的民间废止了“收继婚”,但是统治阶层对美色的贪图则难以禁止。历史上,隋炀帝在其父隋文帝死的当天,便收继了其庶母——姿貌无双的宣华夫人,唐太宗也收继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风流皇帝唐高宗,则收继了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封为昭仪。
这么看来,满人“收继婚”习俗,在努尔哈赤当朝时期应当说还比较盛行,也容易被理解。满人贵族对于这种婚姻不仅不以为耻,反而认为是一件正大光明的美事,堂而皇之地进行。
后来,清太宗皇太极在清朝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颁布谕旨,对“收继婚”习俗进行禁止,因为他这期间已经受到中原汉族文化中封建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也意识到了“收继婚”的危害。
多尔衮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禁令,但他在放肆地收纳侄媳妇的时候,正是他当着皇叔父摄政王的时刻,权势熏天,无所顾忌。
杜勒玛虽然死了丈夫豪格,但是被多尔衮收为侧福晋,面对满清一号掌权人物,她也不得不顺从。
顺治皇帝还是个小孩,什么军国大事都要这位皇叔父摄政王处理。
杜勒玛还想多尔衮救救她那被俘的弟弟,但是多尔衮对此事并不怎么上心,只是写了一封信让在紫阳县的正蓝旗都统苏和泰去向明军交涉此事。
苏和泰一看杜勒玛本来是肃亲王的继福晋,这下变成了摄政王的侧福晋,这身份地位好像也差不多尊贵,那他的兄弟被俘了,确实不能不管。
更何况这事摄政王多尔衮都亲自写信交代自己办理,虽然语气上稍缓,没有过于催促自己。
苏和泰马上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太平县交涉此事。
格斯尔被抓了这么久,一直被关在太平县监狱里。中途也经过了几次审问,可他却没有说出自己真实身份。
慢慢的曾英失去了耐心,便想杀了他算了,养着什么都不说,浪费粮食和精力。鞑子杀一个少一个,总不会错的。
就在杀心刚起时,士卒报称城外来了一名清军使者,曾英奇道:“这时来使者,是想做什么?”
“紫阳县的清军数月没有动静,此时派使者前来,莫非有什么诡计?”曾煕也表示疑惑不解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末将觉得还是先让他进城来,一问便知。”于剑军提议道,虽然他只是一名游击将军,但是统领的是南浦军队,跟两位曾将军没有上下级关系。
曾英也赞同此言,于是命士卒将此人带入。
“各位将军,我是大清使者,此番来太平县,是为了向贵军赎一个人。”使者一来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可谓是开门见山不东扯西拉。
他一提到赎人,这边明军将领们就知道了肯定是牢里那个准备要宰了的人,因为他们只抓到了这个俘虏。
“此人是谁?”曾英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道,当然此时正好可以了解此人的身份。
“他名叫格斯尔,之前是我大清的一名游骑哨探,被贵军所俘。希望贵军让我带回去,有什么赎金请开尊口。”
曾煕轻蔑的笑了一声:“游骑哨探?就是一名普通骑兵也要派你来赎人?这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使者不慌不忙的答道:“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我大清的将士,哪怕是一名士卒被俘,我军也绝不放弃。他也有他的家人在,我军怎么会弃之不理呢?实话说,这次就是他的家人委托我来此交涉的。”
使者含糊其辞,看来格斯尔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那就避而不谈,事情也容易成功一些。
“那你准备出多少钱赎走他呢?”于剑军问道,以前做山贼的,对赎金的数量还是比较敏感的。
使者伸出了一个指头,答道:“他的家人愿意掏出他们所有的银子,一百两,来换取亲人回家的权利。”
“一百两?这么少,那就免谈。”曾英还是不相信对面只是一个小兵,就算是个普通士卒,这一百两也不想交换,换他回去以后可是要回来杀我大明官兵和百姓的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明末之南浦中兴更新,第121章 赎金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