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接奏,再召恭亲王奕訢密议,慈安太后道:借债还钱杀人偿命,曾国藩务当迅捕人犯,以示善意;如洋人仍有要挟、恫喝之语;曾等务必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以折敌焰而张国维。
慈禧太后道:曾国藩所奏,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天津道、府、县三官即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亦不能独善。崇厚原品休致,著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毛昶熙驰赴津地,暂署三口通商大臣。
奕訢道:崇厚密奏,曾国藩老病侵寻、腹泻如故,洋务繁琐无绪,曾国藩或已不堪重负。奴才以为,江苏巡抚丁日昌熟稔洋务,其若赴津,大有俾益。
慈禧太后道:洋人夷性,或又得陇而望蜀;京畿与天津及上海海口之防务,务必加强。左宗棠倘若攻占金积堡,李鸿章之淮勇,亦可移驻天津;黄翼升之长江水师,驻屯金陵无事之地,徒耗饷需;两江总督马新贻奏请黄部移扎上海,似是可行。
奕訢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奴才以为,李鸿章之淮勇,尽可挪移;然曾国藩之水师,不可轻动。
慈禧太后道:马新贻麾下之五营标兵,磨练三载,业已成军;两江之地,移天换日,正当其时。
奕訢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牵一发而动全身,发逆圣库之银,万不可重提;曾国藩裁撤十万湘勇,已抵千万白银。
慈禧太后道:先帝有言,攻克金陵者可封郡王;金陵城破,曾氏兄弟分得一爵一伯,非朝廷愧对曾氏,实其私自瓜分发逆库银在先。
慈安太后道:多事之秋,不宜筹算旧帐。然左宗棠之楚军、李鸿章之淮勇,皆能随意调遣;两江乃大清国之两江,非湘人法外之地。
慈禧太后道:人臣之谊,上马提枪驰骋疆场,下马执笔安抚黎庶;左宗棠是也,李鸿章是也,马新贻是也;马新贻原隶袁甲三麾下剿捻,近年督任两江,一扫漕运、盐政、河工之弊政,去岁复又妥善处理安庆教案,真能臣也。左、李、马冉冉而起,吾大清之福也。
奕訢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安庆教案,无一死伤,所为稍作退让,即可妥办。曾国藩有关天津教案之奏言,确无虚妄之词,然擒杀吾民以悦洋人,何以应对朝堂之诸臣、市井之百姓?
慈禧太后道:众口悠悠,议辨方明;速传圣谕,各省督抚将军,即刻协奏曾国藩天津教案折;直隶总督曾国藩,速即督饬铭军丁寿昌部,擒拿凶犯;江苏巡抚丁日昌,飞驰入津,协助曾臣,会办教案;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速率本部,驰赴上海,护守吴淞口。
曾国藩接旨,迅速密捕六名人犯,又谕天津士民曰:自咸丰三、四年间,本部堂即闻天津民皆好义,各秉刚气,心窃嘉之。
夫好义者,救人之危难,急人之不平,即古所谓任侠之徒是也。秉刚气者,一往直前,不顾其他,水火可赴,白刃可蹈之类是也。
斯固属难得之质、有用之才,然不善造就,则或好义而不明理,或有刚气而无远虑,皆足以偾事而致乱。
即以昨五月二十三日之事言之,前闻教堂有迷拐幼孩、挖眼剖心之说,尔天津士民忿怒洋人,斯亦不失为义愤之所激发。
然必须访察确实,如果有无眼无心之尸实为教堂所掩埋,如果有迷拐幼孩之犯实为教堂所指使,然后归咎洋人,乃不诬枉。
且即有真凭实据,亦须禀告官长,由官长知会领事,由领事呈明公使,然后将迷拐知情之教士、挖眼剖心之洋人大加惩治,乃为合理。
今并未搜寻迷拐之确证、挖眼之实据,徒凭纷纷谣言,即思一打泄愤。既不禀明中国官长,转告洋官,自行惩办;又不禀明官长,擅杀多命,焚毁多处。此尔士民平日不明理之故也。
我能杀,彼亦可以杀报;我能焚,彼亦可以焚报。以忿召忿,以乱召乱,报复无已;则天津之人民、房屋皆属可危。内则劳皇上之忧虑,外则启各国之疑衅。十载讲和,维持多方而不足;一朝激变,荼毒万姓而有余。
譬如家有子弟,但逞一朝之忿,而不顾祸患入于门庭,忧辱及于父兄,可乎?国有士民,但逞一朝之忿,而不顾干戈起于疆场,忧危及于君上,可乎?此尔士民素无远虑之故也。
津郡有好义之风,有刚劲之气,本多可用之才,然善用之,则足备干城;误用之,则适滋事变。
闻二十三日焚毁教堂之际,土棍游匪混杂其中,纷纷抢夺财物,分携以归。以义愤始,而以攘利终,不特为洋人所讥,即本地正绅,亦羞与之为伍矣!
内阁中书李如松甚忿曾国藩、崇厚之作为,疏曰:教匪迷拐幼孩,继因丰大业向官开枪,遂致吾民杀戮洋民。洋人率性而为,殊不知吾大清子民,知卫官而不知畏夷,知效忠于国家而不知自恤罪戾。微臣以为,民意难违,不如乘此机会,尽毁在京夷馆,尽戮在京夷酋,则可一劳永逸矣。
湖广总督李鸿章协奏曰:以中国目前之力,断难遽启兵端,惟有委曲求全之一法。迅捕涉事凶犯,或可以平洋人之气。
左宗棠接旨,叹曰:曾候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彼张皇夷情,挟以为重,与严索抵偿,重赔恤费者,独何心欤?数年以来,空言自强,稍有变态,即不免为所震撼,洵可忧也!
宗棠叹罢,上疏曰:泰西各国与中国构衅,类皆挟持大吏以恫华民,至拂舆情,犯众怒,则亦有所不敢。吾民群起殴杀教民,缘因法人率先枪击吾大清命官,事端起因,咎在法国。若索民命抵偿,则不宜轻为允所言,激成变乱,中国萧蔷之忧,各国岂独无池鱼之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百年争战更新,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国藩临机断案(3)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