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朝的理由是贵妃有喜,因此当普天同庆,同时在京的文武百官都会有一份赏赐。
初闻这个喜讯时,百官们都为赵官家感到高兴,毕竟添丁加口就算在寻常百姓家都是大喜事,何况是一向子嗣艰难的天家。
但喜悦过后,百官们内心又开始翻腾起来。
“官家这也是欢喜得过头了吧,这刚怀上就迫不及待宣扬庆贺,也不怕冲犯星煞神灵……”
这时代婴儿的夭折率极高,不管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难以避免,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降生,健康长大,便产生了种种禁忌和习俗,怀孕后不可过于高调,以免招来鬼神,就算出生后,都习惯给孩子取个贱名,避开鬼神的注意。
“这皇储风波刚刚稍有平息,又来这么个事,岂不是又要平添波折?”
“今年还真是多事之秋啊,从开年到现在,一直折腾个不休,实在让人心力憔悴。”
“嘿嘿,这可都赶在一起了,昨日忠王大闹钱府,现在又是贵妃有喜,咱这大宋的储位啊,终究是难说的很。”
百官议论不休之时,临时执政的董槐也犯了愁,既然官家有了喜事,这谢方叔辞相怕是又得拖上好一段时日了,自己这临时的头衔不知道要挂到何时。
不过就在这时,宫里又传来几道草诏,一看之下,董槐一洗愁苦振奋了起来。
第一道诏书,拜董槐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大宋的丞相制度,经历过多次变革,到了孝宗时,三省彻底合并,相权分成了两部分,便是左右丞相。
左丞相一般行尚书省加上门下省的职权,右丞相则是尚书省加上中书省的职权,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门下与中书的职权。
简单的说,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而中书省负责拟定诏书,但是部门合并之后,朝廷的决策基本都是现场讨论出来的,很多时候当堂就决定了,这样一来门下省的审核权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也就是签名盖章而已。
因此,在实际上右丞相的实权就要高于左丞相,两者同时存在时,自然是以右相为尊,也就是说,即便谢方叔没有辞相,也只能退居二把手了。ΗtτPS://Www.sndswx.com/
第二道诏书,修缮佑圣宫,经费由内藏库所出,任命董宋臣为干办,卢允升为佐理。
这诏书让董槐有些皱眉,他本心是反对的,只是想到自己刚被提名为右相,这第一道政命就和官家对着干,实在有些不妥,只好签了个允准,交由后续审核。
第三道诏书,提拔翰林医效崇容为翰林良医,勾管翰林医官局。
一个医官而已,又是立了大功,董槐便随手通过了。
第四道诏书,擢升殿中侍御史为侍御史兼侍读。
董槐对丁大全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感觉这人有些心术不正,但这份任命又算正常的转迁范围,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于是犹豫了半晌,还是给通过了。
要说董槐这人吧,爱民勤政,清直廉明,识大体,顾大局,但是有个毛病就是心太软,处事考虑得过于周全,其实并不怎么适合在内忧外患之时担任首相。
但不管怎么说,他接任首相并不让人意外,百官都知道是早晚的事,所以流程走得很顺利,而为相之后签发的第一批诏书,同样没人去刁难。
所以不得不说,赵官家很有政治手段,原本容易引人非议的诏书,搭着拜相的顺风车,通行无阻。
谢方叔一系的官员,得知董槐正式拜相之后,显得越发焦急起来,为了给谢方叔日后起复创造契机,便更加积极得展开着针对赵孟启的行动。
而丁大全接任侍御史后,开始执掌御史台的大权,近半台臣都被他所拉拢,另外他还暗中放出风声,有意无意的表明与阎贵妃的关系,让不少希图从龙之功的官员倒向于他,让他越发炙手可热起来,同时他与党羽们也加紧布置,在官吏仕绅间酝酿不利于忠王的舆论。
还有董宋臣与卢允升等人,开始筹划佑圣宫修缮工程的同时,也不忘捏造一些耸人听闻的谣传,让人在坊间四处散播。
反而被打砸过的钱家,一直偃旗息鼓悄无声息,甚至钱焘将太府寺的公务都交托给了属下,自己开始病休在家,并且拒绝了一切拜访。
赵官家基本就没有出过慈元殿,虽然依旧批阅奏章,但连续四五天都没有上朝,偶尔有一些游兵散勇式的官员上奏弹劾忠王孟浪失德之事,都被留中了,让人摸不着他对此事的态度。
但人人都感觉得到,一场大风暴正在酝酿成形,随时会席卷而来。
令人奇怪的是,引发这一切的忠王赵孟启,似乎对这些毫无察觉一般,像个没事人一样,每日都微服出宫,为新宗室学堂奔忙着。
这一日,赵孟启总算寻找到了满意的地方,站在一处小土岗上,眺望四周,踌躇满志。
他所在的这一片地方,西边以南北走向的外沙河为界,河对岸就是临安外城的土墙,北边以江南运河为界,而运河以外沙河交接处向东五里之后,又向东南方向拐个弯,再行六里之后与钱塘江相汇。
如果以临安的北土门作东西向横线,这横线以北就恰好是一块边长五里的大致正方形,总共一万两千亩的样子。
而赵孟启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后世的浙大范围,离他不远处那个长宽一里多左右的水域,就是后世的华家池,不过比后世要宽大了许多,赵孟启决定给它改名‘东池’。
别人以为他只是看中了这个水池附近的地方,以用来建学堂,殊不知,他其实看中的是这方圆五里的整片地方。
他想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堂,而是一座城!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不宋更新,70.选址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