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传回来的纸条。
德川家族已经率先在英军的帮助下,发起了对各地诸侯的征剿行动。
并且派往东洋扶桑的留学生。
总共200余人。
其中便有一小半,已经成功的进入了扶桑大将军府。
并且按照原计划。
有一部分人,已经成功的混入了,围剿大军的军师行列。
太子奕纬不由高兴的放下手中的纸条。
如果事情顺利的话。
德川家齐的讨伐行为,将会旷日持久。
并以最大的限度,吞噬着日本的男丁性命。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吧。
自古以来还真没几个国家,离不开男丁的。
不但消耗人力。
更加消耗一个国家的储蓄和粮食。
当然了,如果战事旷日持久的话。
对这个国家的农业,人口,财政,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具体的后果可以参照汉武帝的征讨匈奴。
以及万历三大征。
区区200多个留学生。
就能最大程度的削弱日本实力。
这是太子奕纬,所非常乐意见到的。
而且这份纸条书信上,已经明确指出。
英军之所以失去动向。
全是因为日本收留和藏匿的作用。
而自己之前给周边各国都发出了国书。
明确要求各个属国,一旦发现英军动向,必须立刻向清廷汇报。
很明显。
德川家齐的这个举动,已经实打实的为大清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开战借口。
自己正好可以,借机发动倾国之战。
出一出自己心里头的这一口恶气。
踏平扶桑!
毕竟这是每个国人的梦想和夙愿。
只是,眼下还不到最好的时机。
如果悍然发兵。
数十万大军横渡大海的话。
那么整个扶桑岛国。
不论是大将军,还是各地诸侯都会异常团结起来。
枪口一致对外。
这就不是自己所愿意看到的了。
还不如索性借着,他们妄图统一的屠刀。
一点点,一战一战地,削弱他们实力。
等到他们举国上下,奄奄一息之后。
那时便是自己最好的出兵时机。
而眼下。
原本就和欧洲诸多国家不对付的沙俄。
也不知受到了怎样的刺激和许诺。
竟然在这个时候抽兵20万南下。
不过鉴于沙俄这个国家。
北面,到处都是冰雪连天。
20万大军前来,怕是其中一大半都是运输粮食和战争物资的吧。
实际上有多少人参战,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于欧美和印渡殖民地。
毕竟相隔遥远。
从动员到出兵,还会有很长的一个周期。
一时间倒也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反倒是西北方向的沙俄,成了让自己心急如焚的存在。
毕竟从京城,哪怕是从甘陕发兵,到回疆一带。
一路跋山涉水,何止千里?
用何人为将?
何地调兵?
都成了摆在眼前,无法绕过去的存在。
摊开了山峦起伏的地图。
太子不由得看得头疼不已。
不监国,不知治国之艰辛。
这个皇位,显然也不是这么好坐的。
忽然看到了手边一个奏折,心里头便有了主意。
这是左宗棠递上来的奏折。
建议将海军和港口正常化。
毕竟这两年的港口,各地商业活动已经越来越繁荣。
朝廷能征收的税收也大幅度的提升。
尤其是在一过去闭关锁国的情况下。
先不说原本的传统商品,茶叶,丝绸,瓷器。
就连最近的科技园里的一些新产物。
可乐,方便面,塑料家用品,等等等等。
随便哪样东西,都能够远销欧洲和东南亚。
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这么些时间来。
不说科技园里面,特意打造出来的这些爆款。
就是各个港口的正常税收。
都已经达到了,往常农业税收的将近两倍。
更不用说科技园里的这些稀奇商品。
有了钱。
就可以给士卒们提高待遇。
尤其是京中的各个大营。
在饷银大幅度提升背景下,士兵们训练时无不争先恐后。
因为太子还发明了一个,令所有士兵不得不在乎的制度。
那就是优胜劣汰。
所有的在京士兵,都大力的推行精兵化。
只要精兵,不要庸兵。
一旦被裁撤,丰厚的饷银,便和自己再也无缘。
时间一长。
整个京城的,各个大营,士兵精神面貌,战斗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核准了左宗棠的港口贸易正常化的提议。
太子奕纬,索性把西北方向的防务,交给了左宗棠。
毕竟历史上已经验证了,这个左宗棠的卓越统帅能力。
由扩编后的铁道兵,出兵10000。
再辅以甘陕一带的绿营,合兵8万。
既可以防止京营兵员的流失。
又可以让地方上绿营,得以练兵和磨砺。
并且装备上,太子奕纬难得的大方了一次。
将枪械厂的几个月产量,全数调拨。
2万支新式步枪,3万支普通燧发枪。
新式轻骑轮大炮600门,手雷地雷无数。
看到这份物资清单。
回京述职的左宗棠,顿时便咧开了嘴。
将自己胸脯拍得咚咚直响,满脸的无比自信:
“太子爷您就放心吧,这一战,臣务必打出大清的威风来!
绝不给您丢脸!
您只管在京城之中,等着微臣的好消息,等着微臣大胜的捷报!”
提起手中的铅笔。
太子奕纬简单的在地图西北面,以及东北一大片土地。
然后看着左宗棠说道:
“看到这份地图,你有什么感想?”
左宗棠在太子铅笔所指之处看了过去。
一脸凝重说道:
“西北方向,沙俄最近一直在高度渗透,虽没有侵略之实,但也事实存在吞并之心。
如今号称20万大军南下,其意不言自明。
微臣此番带兵,竟然要给他个迎头痛击。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天邦上国,神圣而不可冒犯。
至于东北一带,多达33万平方公里。
那是当年康熙爷为了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乱之时。
为了稳住东北方向的沙俄,在打赢了萨尔浒之战的前提下。
依然做出了退步和忍让,前前后后,一共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在当时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不光是康熙爷,哪怕就是当时的满朝文武。
也觉得平定三藩之乱和准格尔之乱,比起这些边缘不毛之地更加重要。
毕竟这些割让给沙俄的,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
大部分土地,都是常年冰雪连天。
既难以开垦,也难以放牧。
甚至说句不大好听的,还给朝廷带来了治理成本。
别说官员不愿意到那里上任管辖。
就连被流放到那里的犯官罪民。
一听说要被扔到那边,就生不如死的模样。
只是微臣此去西北,东北方向怕是难以顾及。”
太子奕纬点了点头。
毕竟。康熙朝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
这还不是清朝最糟糕的时刻。
在原本的历史上。
清朝遭遇了接连两次的鸦片战争失败。
这个沙俄就像是和英国人串通好的一般。
也趁机落井下石,出兵侵占大清的国土。
西北部哈萨克斯坦,前前后后一共占据了高达50万平方公里。
东北方向,从康熙朝一直到1868年。
前前后后屡次将沙俄的版图南推。
霸占了大清,前前后后高达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当然这还不包括外蒙古的边缘土地。
总计国土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300万平方公里大概有多大呢?
要知道,后来独立的印渡。
巅峰时期的国土版图也才300多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
沙俄版图扩张之心,一直不曾熄灭。
从康熙朝,33万平方公里的小打小闹。
演变成了后来。鲸吞了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从中囯咬下了一个印渡。
从此。
那个神圣而又让人景仰的,1,300万平方公里国土。
再也回不到巅峰状态。
这是所有的中囯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历史上的一道难以痊愈的疤痕。
但既然让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清朝中晚期。
太子奕纬,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一些屈辱重新上演。
眼下的大清。
已经有绝对的实力,能够对沙俄的野心予以痛击。
甚至可以趁势收回,康熙朝被割让的33万平方公里外东北国土。
让大清重新走上癫疯。
啊呸!
是巅峰。
可左宗棠此去回疆。
外东北方向就无以顾及。
但好在,此时的大清并非无人可用。
毕竟中华民族,就是这么疾风知劲草。
越是到了国家危难之时。
越容易先后涌现一大批的忠诚志士。
轻轻抿了一口茶。
太子奕纬看了看左宗棠,眼前的这个少年郎。
经过抗英一战。
已经变得提前成熟起来。
实在让太子奕纬放心了不少,试探着问道:
“关于外东北,孤的想法是,让僧格林沁前去练练手,你觉得如何?”
僧格林沁?
左宗棠对这个人评价还是很高的,当即痛快的点了点头:
“太子爷所虑,臣也这么觉得。
僧格林沁虽然年少,但行事沉稳,用兵老辣。
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能够得以磨练的话,相信他可以快速的成长。
用他为将,臣也赞同。”
见左宗棠并不反对,太子奕纬哈哈一笑。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只是有些担忧的揉了揉额头:
“可你和僧格林沁,虽说都是知兵之人。
但毕竟年少,若让你们带着这么多大军出征。
朝中大臣难免有所非议。
毕竟霍去病少年成名,这样的天才可遇不可寻。
这样吧,为了让朝中大臣闭上嘴。
西北一行,孤让杨玉春给你做随军参谋如何?”
杨玉春?(遇,原名打不出来)
左宗棠立即一脸欣喜的咧开嘴笑了笑。
这可是平定过张格尔之乱的猛人。
有着这样的名将,来给自己做随军参谋。
那简直是。揣着金子去讨饭。
高兴吗?那自然是高兴的。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重要。
甚至不得不让人重视。
毕竟这位名将杨玉春。
那可是像绘紫光阁的猛人。
待遇就像是在唐朝凌烟阁里被供奉的功臣。
这样的功臣给自己做随军参谋。
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左宗棠一脸惨笑的摇了摇头:
“太子爷真会说笑,杨玉春老将军何许人也?
当年是亲自带兵平定过张格尔之乱的。
就算是微臣愿意。
只怕杨玉春老将军也不会答应。
这不是羞辱他了吗?
再者……
老将军如今已经年近70,此去回疆,何止千里迢迢?蜀南文学
不妥不妥,实在不妥……”
说的倒也有理。
太子奕纬,不由哑然失笑:
“孤倒是有些欠周全了。
按照孤的本意,是想让杨玉春老将军带一带你,毕竟他老人家用兵多年。
给你把把关总是没错的。
倒不是孤,诚心想羞辱他。
而是以往的带兵方法,已经浑然不适用现在的新军以及新式武器了。
用老将军来亲自掌兵的话,对新军也未必是好事。
现在这种新式武器的战斗方法,抗英一战,你是见识过的。
也是亲身经历和指挥过的。
相信你会更加熟练一些。
这样吧,用谁为主将!
容我再考虑考虑。
毕竟用你们两个小年轻为主将。
统帅着数万大军,朝中大臣难免有所非议。”
左宗棠点了点头,抱拳退出了上书房。
只是还没过两天。
整个京城的,文武百官便闹翻了天。
众多御史,一听说太子准备启用两个少年郎为将。
顿时纷纷上奏,请求太子,三思而行。
老将军杨玉春,骑射师傅桂明,更是奏折一封接一封的请求上书。
希望能够请命出战。
桂明倒还好一些,态度并不算激烈。
老将军杨玉春,就像是被人给扯光了胡须一般的愤怒。
直接跪在了上书房门口,说什么都不肯离去。
满嘴言之凿凿。
说什么廉颇虽老,尚能饭矣……
若能为国出战,
哪怕马革裹尸也是一种荣幸。
还说什么太子竟然开始嫌弃朝中的老将了。
摆出一副很冤枉的样子。
弄得太子奕纬一脸的郁闷。
偏偏这些个老家伙,一辈子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心血。
如今的作战经验,极其老道而又珍贵。
纯粹就像是国宝一般的存在。
轻易打骂不得。
只好让身边的太监将他召了进来。
贴身太监小麻子长叹一口气,看了看跪在上书房门口的老将军杨玉春。
“哎!老将军这是做什么?
看在咱家的面子上,就不要在太子爷面前逞强了吧?”
谁知道将军杨玉春,梗着脖子红着脸,破口大骂:
“你个满脸麻子的阉人,你有什么面子让本将军看!
真是不知所谓……”
说完大跨步的来到上书房,二话不说便跪在了太子面前:
“老臣刚刚在府里吃了5碗大米饭。
宫门到上书房,老臣都是双腿踩过来的。
不用人抬,也不用人扶。
不就是去趟回疆嘛,
太子爷尽管放心,老臣还能上马。
还能为国杀贼!
只是恳请太子爷开恩。
容许老臣挂帅,平定那沙俄大军。
老臣……在这里给您磕头了!”
太子长叹一口气。
这位老将军,真是奇志可嘉。
就像是清朝都灭亡了,有个老将军,还在带领着士兵打仗,想为溥仪争得一方天下。
他是谁呢?他叫多罗特·升允,甘陕总督。
只可惜。
清朝晚期这种爱国将领实在太少了。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屈辱的事情发生。
太子赶紧离开御案。
一脸真诚温柔的准备,扶起杨玉春。
可任凭怎么自己使力,跪在地上的老将军杨玉春,愣是一动不动。
太子奕纬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
果不其然。
震惊的用手指头伸到了他鼻子底下。
竟然发现……
这位老将军。
竟然跪在了自己书桌前,薨了。
太子奕纬跌坐在地。
热泪盈眶地看着这位老将军。
满脸的感动。
杨玉春……
真国士也!!
到死了都想为国家效力,想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
这样的忠诚,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家父道光帝更新,第55 章 真囯士也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