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皇帝主考,参加考试的学子都是考中会试的贡生。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明朝科举,能进入殿试的考生,几乎个个都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即便考中了三甲,那也是同进士出身,也算得上光宗耀祖了。
奉天大殿的御台之上,朱雄英屹立在龙椅前,威严肃穆,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位身穿蟒袍,相貌出众的年轻藩王。
分别是儒雅的蜀王朱椿和英武的湘王朱柏,此次被任命为副主考官,陪同监考殿试。
大殿内已经由礼部提前准备了桌椅以及笔墨纸砚等东西。
清晨,太阳升起,一百二十名贡生低着头走进大殿,先是走到皇帝面前行礼,随后按照顺序和号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殿试不似之前乡试,会试,要卷缩在狭窄的小黑屋内答题,而是在宽敞明亮的奉天殿。
也不用自己带纸墨,饭食等,这些都由朝廷统一负责。
考生和考生之间间隔不过两米,中间没有任何东西挡着,即便如此,谁也不会萌生作弊的想法。
这里是奉天殿,监考的是皇帝,要是作弊被发现,别说功名要被革除,恐怕脑袋都要搬家,还要牵连家族,大明自开国以来历经五次科举,还没有发生过科场舞弊之事。
待到所有考生落座后,刘三吾从内殿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所有考生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公布考题了!”
朴不了用托盘捧来一个烫着龙纹的的册子,旁边还有一把小刀,朱雄英看了一眼,说道:“开考题吧!”
这是提前准备好的殿试考题,之前一直放在尚书房,为了防止泄漏,上面还封着一层蜜蜡。
“臣遵命!”
刘三吾当着皇帝的面用小刀挑开上面的蜜蜡,随后拿起册子在大殿中朗声读了起来。
“丁丑科殿试正式开始,诸贡生请听策问,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利弊?”
听到第一道考题,朱雄英身后的蜀王,湘王顿时脸色一变。
这道考题的大概意思是,西周采取分封制,但却诸侯林立,唐朝采用府兵制,结果藩镇割据,从而导致朝廷集权衰微,外重内轻。
秦朝和曹魏高度集权,外轻内重,但很快就灭亡了。
这道考题的核心就是放权地方和朝廷集权各有什么利弊?
结合大明朝的情况,这道题考的明明就是藩王的问题,换而言之,也就是朝廷该不该削藩。
这道题是方孝孺出的,出得虽然很隐晦,但大殿内的蜀湘二王却听出了背后的含义。
“第二题,诸葛亮以秦法治蜀,功润一方,解蜀汉之疲惫,百姓感恩戴德,王安石同样以严苛之法治宋,却毒害天下,诟病至今,究其缘由?”
这道题问的是,诸葛亮和王安石以同样的手段进行改革,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此题对应的正是如今新朝的头等大事,变法改革,推行新政。
这题要是答的好,会大大的加分!
“第三题:宋时抑农重商,大开市舶,鼓励海上贸易,使得财政稳定,百姓富裕,为何军事薄弱,导致亡国?”
宋朝发展海上丝绸贸易,国家富得流油,养兵绝不成问题,按理说军事应该很强大,为何经常打败仗,最后竟然亡国了?
这个问题看似在问宋朝军备的问题,其实考的却是海上贸易,对应如今新政的开海计划。
如果抓不到问题的核心就跑题了!
“考题四:梦溪笔谈是为奇技淫巧之术,或为利国利民之法?”
这题是朱雄英亲自出的,考的是对科技的看法,在这个推崇儒家,信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有没有真能冒出来几个“异类”。
“第五题,关外之地,八百里漠北,如何彻底融入大明领土?”
这一题同样是朱雄英自己出的,同时也是让他最头疼,至今都没想到具体解决的办法。
这题说的简单些,就是如何汉化游牧部落,如何让农耕和放牧两种文明融为一体。
这一题也是最难的,因为在历代王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这五道考题,分别对应藩王,新政,开海,科技和经略外族,全都是新朝要面临解决的大问题。
这些考题几乎都是以古论今,是皇帝和几位重臣商议出来的结果,当然,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皇帝本人。
五道题已经全部读完,接下来就是考生自己答题了。
即使没记住考题也不能询问,如果连这点记题的本事都没有,那也不用当官了,总不能皇帝说话,你拿出一个小本子写下来吧!
殿试大考的时间为六个时辰,也就是一天,没关系,慢慢想,慢慢写,不着急的。
半个时辰过去了,大部分学子已经开始答题了,走过半个时辰,所有的考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写着,能闯进殿试的人没有一个是草包,都是万里挑一的能人,除非是靠作弊进来的。
这些贡生的名单朱雄英自己提前看过了,可惜没发现一个他所熟悉的名字,三杨中的那两位也不在其中。
但朱雄英并没有气馁,历史已经改变,兴许这其中会有被历史所埋没的大才,这也说不定。
虽说都是贡生,但有些人笔走如蛇,对答如流,有些人却仰天发呆,或者扶额叹息,写不下去。
这是很正常的,这可是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殿试,有极大的难度,当然不会让你默写几篇唐诗宋词显示才华,亦或是当着皇帝的面背诵一篇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忠心。
老话说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正的高手都是相约于殿试,八股见真章。
你不行,不代表别人也不行。
看着大殿内埋头考试的考生,朱雄英还是很满意的,他是满心期待新朝第一次恩科大试能出一个治国大才。
一上午过去了,朱雄英监考的也有些累了,到了时辰,光禄寺的官员随即分发午饭。
每人两个馒头,一碟豆芽,一份米粥,还有肉酱,腊八蒜,茶水等,吃的并不算好,毕竟是来考试的,混个肚饱就成了,想吃好的,也有,考中一甲,皇帝会在宫中亲自设宴请你。
看到中午的饭食,不少学子已经皱起了眉头,抬头一看,同样面的饭食苦脸的学子不在少数,可在偷偷看向高台之上,皇帝和两位藩王正在掰开馒头将肉酱夹在其中,就着腊八蒜吃了起来,而且还很享受。
一名来自闽地的学子用筷子夹起一瓣腊八蒜,顿时眉头紧皱起来,只有乡野村夫,贩夫走卒才会吃这种粗鄙之物,皇帝贵为天子圣人怎么也,,,
再看对面那名贡生,腊八蒜在他口中嚼得嘎巴响,甚至还用馒头蘸蒜汁。
他一脸的嫌弃,心中鄙夷道:“粗鄙的北人!”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更新,第213章 考题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