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彷如“此物只应天上有”,又带着几分人间烟火气。
秦飞用其精湛的手艺,古朴的技巧,让这些宾客们领略到瓷器这一项年轻的手艺。
——有多年轻呢?
也就五千年的历史而已。
自夏商西周,独特的陶瓷文化在这片土地绽放。
经历一代又一代,瓷器工艺越发的鼎盛。
宋朝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高峰,涌现出无数的迁客骚人。
汝窑瓷,又是宋朝文化的精华之一。
这样古老的作品,自然引人入胜。
就在这时,李清清带着几位达官贵客走入到展厅。
李清清笑道:“这可是本次茶道文化活动的压轴宝贝,虽出自一位年轻大师,但作品精妙绝伦,叹为观止。”
“正是古法汝窑的茶具。”
“瓷器领域素有‘汝窑为魁’的说法,但现代汝窑却很难达到正统汝窑的那种玉质感。”
“而这位大师,不仅还原古法汝窑,手艺更是精湛,毫无瑕疵。”
“作品堪称完美。”蜀南文学
贵客们看向摆放在展台上的汝窑。
一个茶盘,几件茶具,简简单单,却异常的大气。
“好东西。”文化厅的领导刘福赞叹一声。
能来这里的领导,文化背景都很深,背地里都是大收藏家,不知道见过多少好宝贝。
如今看到这套古法汝窑,立刻就识别出这是好货。
“一般来说,现代汝窑烧出来的效果,更像是玻璃的那种质感,毫无玉质的温润和内敛。”
“这几件汝窑像是玉一样,很不容易。”
“这手艺,难得!”
刘福又补充几句。
他是最大的领导,他这么一说,周围人忙点头微笑,拍着马屁。
有几个跟着一起的富豪,已经暗暗打定主意,要买下这套茶具,然后送到刘福的府上。
这套汝窑瓷成了绝对的主角,让人津津乐道。
此次文化活动既然为茶道,参观展览只是其中之一。
更多的,还是品茶、观茶、闻茶。
晚上七时许,所有受邀宾客齐聚一堂。
已有六位身穿旗袍的茶师,坐于茶桌前,开始展示泡茶的手艺。
泡茶也是一门传统手艺,虽说不如瓷器、雕刻这般复杂,但也要蕴含着东方茶道独有的韵味。
秦飞被邀请进入品茶厅,欣赏泡茶的茶师们的表演。
唐宋时期,饮茶非常流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喝茶,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仪式都很讲究。
品茶也被视作修身养性的绝佳享受。
秦飞也素来爱喝茶。
不过,他并不喜欢太复杂的茶道步骤。
华夏的茶道最早闻名于世界,也有许多实践和探索,但华夏并没有发展出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现在的这些茶道礼仪,都是后世慢慢形成的。
“秦大师,关于品茶,可有什么看法。”李清清坐在秦飞一侧,轻笑着问道。
闻言,秦飞嘴角微微上扬。
论茶道,他懂得很多,那个时候,品茶也是人生一大美事,他自然有很深的见解。
这次的茶道活动,他只是瓷器手艺人的身份,本不想在这方面嘚瑟。
但李清清这么忽然一问。
那就只好稍微展现一下了。
“华夏茶道,自古都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唐宋时期虽然宴席有规定饮茶当有什么步骤,但私下人们饮茶,更重视的并非是如何泡茶、冲茶。”
“而是饮茶的环境、饮茶的氛围。”
“所以,一直以来,华夏传统文化中,并没有茶道礼仪流传出来。”
秦飞望着身姿婀娜的茶师,看着她们姿势优雅的冲泡着茶水,神色中并无半点欣赏之意。
这么泡茶,人们是看妹子呢,还是看茶呢。
或者,两者是一个意思?
闻言,李清清眼神中微微泛起一抹错愕。
好家伙,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的嘴里,怎么能说出六十岁才能说出的话语。
“但,道可道,非常道。”
“既然称为茶道,如果没有仪式光有茶,太泛化了。”
“那岂不是简单的放茶叶、倒水,也算是茶道“”?”
“既然是传统文化,肯定要讲究一些,所以现在茶道发展成这样的形式,可以理解,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秦飞又是讲述道。
听到他的话,李清清看向正在沏茶的茶师,又看着周围的宾客,忽然觉得这一切都有些太过形式。
是啊,茶道既然是华夏的传统文化,那么这样的形式,真的符合华夏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审美吗?
还是说,这不过是一群根本没有那么高境界的后世之人,照猫画虎,自欺欺人罢了。
李清清忽然发现,她有点看不透眼前这个英俊沉稳的年轻人。
本是随口一问,但秦飞说的东西,真的有些深度。
“那,秦大师,你认为的茶道,应该是什么?”
李清清又问。
秦飞看了她一眼。
李清清是那种很漂亮的女人,而且一看就是天天都在保养,虽然三十岁了,但皮肤白皙光滑,身材凹凸有致,魅力十足。
秦飞笑道:
“很简单,真的爱茶之人,寻两三好友,找一处园林或雅室,取一套好一点的茶具,一边冲泡,一边闲聊,就是茶道。”
“古老的茶道没有那么多形式。”
“此外,若说现代茶道,礼仪的规范我觉得过于讲究,但是有人创造性的将茶和天然的中药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的作用大大增强,并且拓展了喝茶的发展空间。”
“这一方面,意义深远,也是茶道更具实际性的价值。”
“当然,这种茶道礼仪也很好,赏心悦目,还能喝茶。”
这时,沏茶的步骤结束,李清清还需要主持品鉴茶水的事宜,向宾客讲述茶叶的由来和口味,于是起身离开。
没一会儿,茶师们沏好的茶水被送到了宾客的面前。
秦飞的面前也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今天的茶是难得一见的好茶。
秦飞打开杯盖,氤氲出的热气弥漫而开。
他闻着茶香,轻轻地品了一口。
“好茶。”
一时之间,秦飞心里又泛起些幸福和温暖。
毕竟,从宋朝那个时代过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在这样的世界中,难免会沉醉。
李清清落落大方的向宾客们介绍茶道活动的内涵,也向大家介绍着这些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她看着宾客殷切的目光,视线却不自觉落在秦飞的身上。
直到秦飞有所察觉,抬头看去,李清清才移开目光,微笑继续向大家介绍。
这次的茶道文化活动汇聚了很多人。
秦飞的“古法汝窑”已经深入人心。
名声打响,他倒也不愁谋生的手段。
只不过,活着的大师,作品多多少少价格还是有上限的,尤其是年轻的大师。
毕竟,人还活着,作品没法炒作,收藏家们就只能当做投资。
陈翰林和秦飞说过,买了他作品的人,虽说不会咒他,但也盼着他早死。
国家级瓷器大师死后,立刻就会名声大噪,然后他的作品也会价格暴涨。
不过,那时候已经和大师没关系了。
他的这番话,让秦飞感慨颇深。
看来以后作品要么就是卖给实用之人,比如这套汝窑瓷茶具就可以卖给爱喝茶的富豪,因为对方会使用茶具,而不是作为投资收藏等着升值。
要么就是卖给博物馆,博物馆更看重作品本身的质量。
私人买家的话,能少交易,还是少交易的好。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手艺人:我真没想当大师更新,第三十八章 品茶论道,古老的茶道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