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文学>穿越小说>大唐:上错花轿嫁对君>第47章 不求进取
  杨雷闻言,指着在作的外国使臣说道:“各位大人们,你的眼睛太短了,像井底之蛙一样,你认为我们唯一担心的是什么?你并不知道海那边,早已是黄发碧眼的洋人,驾船飘洋过海来到我们大唐时,你并不知道,在不远的未来,西方在发生了被称为工业革命的改革后将是何等强大!”

  “怀抱天朝上国之名,不求进取,迟早总有一天要换成你心目中那些蛮夷!”

  “大胆!”李希阳听到这话,不禁暗自高兴,等了那么久,终于抓到你的语病,李希阳连忙跪在李渊面前,嘴里说:“皇上,武王殿下这番说辞,显然心怀不轨了,我大唐乃万载江山,怎能换成别人,大臣清君治武王罪!”

  李渊听后,眉头紧皱,倒也不是自己也认为杨雷的话有毛病,而是被李希阳说得心怀不轨之类的话,把心窝子狠狠捅进去。

  李渊皱眉说道:“李希阳呢,无非就是经筵辩论而已,言者无罪、人人畅所欲言就是,为什么要这样铢铢必较呢,如果你们李大人认为承道忠言逆耳的话,不听就是啦!您要是请您辞官归家,朕马上批下来!”

  就是一个人就可以听到李渊语言里的不满,孔鸣就在前面心里窃喜,这帮老学究们,真不知圣意了,刚才只是一个李世民犯了事,心怀不轨而已,此时你们说出了这句话,这不就找抽了吗?更何况,杨雷究竟是谁?那可是现今王子王孙里老皇帝最沾沾自喜的一位了,您当着皇帝的面咀嚼着别人的口舌,诋毁着皇帝的亲孙,您这个真可谓内外兼修啊!

  李希阳听了自然没有开口。

  而这一边,杨雷看向杨守正,伸出一指说道:“一是所谓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哪朝哪代不都是如此吗?说顺嘴、随口就是,但作为一个人的臣下,要时时有忧患意识才行,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虽然现在我大唐的确是经济上的、军事诸方面发展都小有成绩,但这些年天灾频仍,海内时不时就会出现走投无路的百姓聚众亡命之事,这些事如果不让皇帝知道,又口口声声什么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呢,实在不知道诸位老大人何居其心!”

  杨守正一听,白胡子被气得直冒火,直接讲是一句套话,讲者随口而出,听者不视之,却偏偏在此时说出,结果被这个孩子逮个正着,把你们这个老大气的够呛。

  这时候,杨雷又举起第二根手指说道:“二是各位大人们还经常讲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则证明了,大家也都同意施政治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承道认为,治好一个国家,就像治好一个水一样,堵不如疏,教化的确很重要,但变化也很重要,知道因时因地因势利导,但你墨守成规不懂变通,这是不是孔圣人说的?”

  “第三!”看着李希阳正要说话时,杨雷却一顿大喝,拦住了老头语重心长的话头,杨雷知道博览群书、旁征博引,他并非是在座所有老大人中的敌手,所以只能趁他们是老头儿,脑筋还没自己转得快点儿,加每一句话要么捎带皇帝,要么捎带古往今来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老头们都慎言慎行,生怕犯忌,只需他迟疑片刻,要整理好言语,然后自己便果断下手,直截胡牌。

  杨雷第三指高竖,侃侃而谈:“各位老爷们表示,只要内政承平就能不用为外敌操心,但刚才我还表示时代在发展,人在发展,你的眼睛只盯着我大唐的全部,你根本就不知道同时,国境以外乃至世界上面又有多少个国家正在发展、进步、承平自己的内政!居安当思危,老大们!”

  “于是,我就要去突厥了,突厥在去年遇到雪灾了,现在已经分崩离析了,如果想要一劳永逸的话,我们不可能给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文官武将们听到这句话,个个愣住了,这弯转得有些着急,又有些愣住了呀,原来讲的题目怎么来了呢?为什么一下子就说出这个问题呢?

  事实上,杨雷知道他当初称帝之初,主动要求远征突厥,曾遭众矢之的,现在他只是个王爷而已,何况只是刚,自己再为自己立几个劲敌,这些人现在在一旁气喘吁吁、怒目圆睁,估计是生吞活剥的心在作祟,于是就添上这样一句话,为了让皇爷爷多加一些心理暗示,如此一来,即使日后亲自提议出征,皇爷爷都不会太过阻挠。

  杨雷这一刻不敢让他们有时间回应思考,马上又伸出第四指说:“第四!”

  大家立刻为杨雷所吸引,连李渊都听的兴致勃勃,看一众武将居然比那几个文官听的更入神,杨雷忍不住老脸一红,心里嘀咕着,自己腹中的这墨水,还糊弄糊弄你这个班的大老粗!

  “各位老大人都说突厥人善于骑射,而且咱们中原又不以武力为上,所以承道的倒是求教,汉朝时,突厥人屡有侵扰,但每一次都失败的原因何在呢?”

  “还有东汉时期,我们汉人才派一路军队消灭匈奴半路出家,驱赶匈奴半途而废,正是这些汉人麾下的残兵一路向西逃跑,接连征服了东西哥特人和日尔曼人,导致远在西方的一个版图很大的帝国覆灭了,可想而知,我家汉人的武功,一开始有多么威风啊!如何在各位老大人看来我汉人不以武力为长?”

  “而我想告诉你的是,九州大地上藏龙卧虎、人才荟萃,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一位虎将、八百精兵攻破十万金人,使金人高呼撼泰山易、撼将军不可多得的话!”

  说到这里,杨雷做出一副向往的神情,说道:“正逢明君圣主、君明国昌、主圣国隆之时,我自大唐开国元勋之时,自有皇帝、百官之心,日后定会一往无前、天佑我自大唐!”

  杨雷一二三四的理论,最后的结局落到了一个铿锵的天佑大唐。

  本已被杨雷煽动得热血沸腾众位武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立刻天佑大唐标语响彻朝堂,杨雷偷瞄了大家一眼,自己可没精力跟这些大老板人撕破脸呢,谁知这些人还能说什么呢,干脆就用计来终结这场枯燥的辩论,毕竟事实胜于事实,将来的事,将来来了,你自然就明白了,这时候辩论,没有意义。

  杨雷的话说到这里,众将领听的血脉贲张,叫的撕心裂肺,这样的说辞,任凭任何人都不敢辩驳,因为如果你们否定一点,那就是反大唐、反李家、反天下了!

  朝堂之上的百姓皆为老臣,也不愿因一言难尽而让百姓掉队,这几人老成精悍,谁见人爱,杨雷言语中句句坑坑洼洼,谁肯明知道山有老虎偏老虎!

  杨凌的一句话说到这里,谁还敢反驳呢,这是反大明的!反朱元璋啊!反对天下汉人!一言难尽,以后可能会把话柄留给别人,那些人的官场经验有多么丰富,杨凌的文字到处坑坑洼洼的,没有人会想深陷其中。

  但是,如果没有辩驳,不就等于证明别人胜利了吗?

  众臣不约而同望着圣上,却见圣上今日脸上喜气洋洋,分明被杨雷这个若即若离的马屁拍得舒舒服服,内心早已经乐滋滋起来,是时谁上言启禀陛下而臣思之?嗯,因为你说过你认为不是的,你认为君明主圣不是,天佑大唐不是?

  明哲保身,明哲保身!

  思来想去,许多大臣都悄悄地摸着他们苦心经营了几昼夜才备好的这篇文章,暗暗叹了一口气,姑且不论其他,只说他们这篇文章里那些脱离现实,空谈理想道德的话,与人相差甚远呀。

  孔鸣左顾右盼,却见一众武将现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兵部尚书李东旁若无人,而众文臣却相视一笑,刚积极参加辩论的三老现在也脸涨得通红,不能说话。

  众人一言不发,皇帝陛下没有打开龙口,他这百官之首不得不站出来作总结陈词,他清清嗓子,羽扇轻轻一摇,慢慢地开口说:“张而不弛、文物不行、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治国理政自然要有文才有武才有政才有经才行,实在是不可能用一法就能通万事!”

  孔鸣一番话,众文官不禁纷纷低头不语,见状,孔鸣再次开口说道:“然兵者国家之重,又为国家凶器,不重武道者国力难为强盛,太重武道者国家戾气加重,武王所言,虽在理在行,但兵事亦非解一切之道!”

  杨雷听后非常高兴,孔鸣这一番话各打五十大板,不偏不倚,不折文人之颜面,还能保全武将之尊严。而且这总结发言一开始,自己也算是混过来了,杨雷拱手说道:“孔鸣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兵者凶器也,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可以轻易移动。而就像方才各位老爷所说的那样,决定事情的还是内政、政令通了、吏治清了、民富国强了,才能谈强国强兵、承道之言,那些国没有一个是君贤臣能,国富则练得强兵强将的。然为君之人莫不知军事,承道亦感方才几成人言之太忽略军事,言之。”

  “承道认为兵事不可以轻,但需要常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事乃施政之辅助与保证、不可以平常废施、急抱佛足。承道亦戎马半生,不免在兵言兵中,谈到一点不成熟的谬误。但所谓经筵,则是广开言路、不拘一格了,至于讲得是否得当、是否能用,则有皇帝之分了!”

  李渊听了淡淡一笑,在心里暗暗称赞杨雷说,他这孙辈,可不单纯呐,一番说辞尽管有些地方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但看看他现在这开朗的心态和坦荡的胸怀,比那个舅舅甚至是爸爸强很多呀。

  孔鸣正欲开口,李渊却轻拍龙案,说道:“今经筵吾见之亦至此矣,众人各抒已见,吾亦甚喜之,因无论你怎么辩论,为者皆吾大唐之盛,然于吾而言,或武王承道之见更合吾意矣!”

  说罢李渊挥手孔鸣意将宣布经筵落幕。

  一众武将站出来向杨雷祝贺,虽然孔鸣老师在总结时说的话并没有分伯仲之意,但皇上陛下刚才却金口玉言明确表示出态度来,此经筵上的赢家就是武王杨雷了,而在那些武将眼中,这不仅是杨雷之胜,也是武将阵营之胜!

  百官下殿时,众官望着一应欢呼的武将们,侧目而行,李渊起身正要走,不料杨雷在众官簇拥下,笑得摇摇头,温柔地跟旁边的高力达聊了两句,然后就走了。

  高力达恭送李渊走后,才走下台阶来到一群武将身边,终于挤进去了,一张张老脸堆满微笑,谄媚地说:“殿下,陛下有旨,求你到御书房去见驾!”

  皇帝发话,众武自然未敢多挽留,拱手行礼而退,杨雷亦随高力达出殿,来到御书房。

  刚开经筵就是文华殿了,而且这个御书房本来就在文华殿前面,只等杨雷做了几天皇帝,为便于歇息,就把这个御书房安排在寝宫附近。

  当年杨雷并不经常进宫,一次皇宫简直是跑到御书房与寝宫中间去了,现在又走进来了,心里就有了滋味。

  来到御花园,杨雷正准备拐弯折到御书房的时候,突然御花园的一扇偏殿门被打开,两小黄门推着殿门而行,一众人走出殿门。

  杨雷对这个御花园里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却又深知此地向来除洒扫太监外,就是不允许外人入内,便情不自禁地多加打量。

  但见两个黄门太监手拿拂尘出了殿门外,左右站立,接着两个宫女拥抱着一个穿着浅黄色宫装、从殿门内姗姗而出的俏皮佳人,那位佳人臻首微微侧过,一对似水妙目正好和戎装杨雷相对。

  看见杨雷时,宫装美人先吓了一跳,接着眼睛里发出欣喜之光,如新月一般淡淡的蛾眉攸地弯曲。

  尽管杨雷已经住进了皇宫,但是他对这个皇宫里的人们了解得并不是很熟,比如他面前的这位美女,一看应该属于公主类,但是他怎么想都记不住是哪个公主。

  “请看秀禾公主殿下!”

  幸好前方高力达宫知道人很多,他这一张嘴,让杨雷想到面前这个美人到底是何许人。

  说到这个秀禾郡主,她和杨雷其实没有血缘关系,父亲曾是李渊手下的副官,跟随李渊很多年了,对人忠心耿耿。

  李渊当年和宇文军队激战时,宇文化并逼死了他,当时李渊的人和秀禾郡主的爸爸,只有二十多个亲兵。

  永福的亲生父亲和李渊换了衣服,以便掩护李渊脱险,并以此为饵,率领十几名部下突围而出。给李渊带来了逃离生天的宝贵时间与机会。

  后李渊获救,但永福的生父杳无音信,李渊即位后,每感恩泽,想尽办法派员搜寻,后终有所获。

  原来当日永福的生父和一干部下酣战了许久,但怎奈猛虎经不住群狼的袭击,父亲被宇文军一枪刺死,跌下马来,尾随而来的十几名亲兵亦逐一阵亡。

  天有不测风云,永福的生父生得很有异,心脏的位置也和一般人不一样,实际上那时掉在马的下面,结果是体力不支,外加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当时宇文所率领的人马心向李渊,看到刺杀自己的并非李渊自己,连忙追赶,这样,倒令永福的生父死里逃生。

  晚上,永福的生父幽幽地醒来,结果被进山伐木的樵夫救下,又被他带回家,下一件事非常狗血,永福生父也因此受了重伤,再加上厌烦打打杀杀,就在樵夫接济之下和当地一个农家姑娘结为夫妻。

  成婚三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永福。

  谁知造化弄人的樵夫当年搭上救度永福生父之机,看着曾被他救度的百姓,现在一家三口幸福安康,心怀叵测,竟然趁着永福生父领永福外出赶集之机,羞辱永福生母。

  等到永福生父回到家中,见到满地狼藉且已自缢身亡之妻,立即哀恸不已,恶之至胆,安葬了夫人后,永福生父才知道罪魁祸首早已吓得逃离了村子,马上就把永福找了个老实人家里代养,而自己却在十多年前找了把单刀找那个杀手。

  话说永福生父生生寻遍三洲二县,才发现那个樵夫,恩怨情仇分外眼红之时,永福生父把满腔愤怒化作凶狠刀光砍死那个樵夫。

  据说最终官府赶到后,场面惨不忍睹,樵夫分一块块,永福生父自杀。

  李渊发现永福时,永福只是个八九岁的姑娘,与杨雷同龄,李渊对父亲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便认永福做义女,取名李秀禾、秀禾郡主。

  这些事杨雷当然知道,只可惜他本来很少在皇宫里散步逗留,对这些人虽听名很熟,但见了也对不上号。

  一听高力达施礼,杨雷亦连忙见了礼,两人虽年龄差不多,但应该说一不二,秀禾郡主终究还是李渊义女,论辈分,他只好称人阿姨了。

  杨雷急忙走上前一步,躬身走到台阶下面:“承道见到阿姨了!”

  秀禾郡主听了这话,心儿蹦得有点快了,他大大小小地进了皇宫,虽然和很多太子是同龄人,但因为年纪大了,加上那几个太子一个个忙于勾心斗角,很少能和她在一起玩耍了。

  倒有杨雷一个人,两人年龄差不多,杨雷也独得李渊宠爱,经常进宫,和这个秀禾郡主的感情很好,据说姑娘家里早熟,为杨雷好,尽管辈分有尊卑之分,但永福年轻时内心却暗生感情。

  后玄武门之变,永福曾追随李渊,在李世民的禁锢下在小北山中苦苦挣扎,数日前方才回宫,但当年,杨雷却到山上表演武功,自然没看到,现在再见面时,那个少年已是飒爽英姿的将军,永福心里自然是怦然心动。

  对于这位几乎可以说是永福人生中惟一交往的宫外少男,加上本来就存着些许莫名其妙的感情,再说杨雷这些年也没有消停,总有自己的信息经过小太监传到后宫,然后经过旁边嘴很快的宫女告诉她,连要忘记都不能忘记。

  进宫没多久,小丫头就知道他与义父李渊被杨雷救走了,心生好感,想念之情,更日渐增加。

  真不敢相信原本以为很难得的男人,现在居然能碰到,秀禾郡主愣住了,然后脸上绽开微笑,说:“本来就是武王殿下的,赶紧免了礼!”

  “是!”杨雷答道站得笔直,但毕恭毕敬地不敢仰望她,秀禾郡主心里顿时有些失落,即便看到朝思暮想者能怎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两人虽然咫尺之间但仿似天涯之隔,当今年代,礼教大防,思前想后,秀禾郡主心中欣喜之光不由得黯淡许多。

  正当永福好感觉时,秀禾郡主背后走出一位道士。然而十六七岁的他,头上的道髻上斜插着紫檀发钗,公然皓齿,大大的眼睛扑扇着地面,好奇地望着杨雷。

  是不是一个小道士?杨雷见此也只是淡淡一笑,此时,小家伙便从秀禾郡主背后走出,一看,小家伙竟然穿着还穿着官身长袍,即有品阶朝廷道官之称。ΗtτPS://Www.sndswx.com/

  在杨雷前世的记忆里,道士们本该个个老态龙钟、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可眼前这小家伙却一头乌发如漆,外表清奇俊逸、年轻气盛,不知,以为哪大户人家公子!

  这小道士刚走出去,忽然从永福郡主背后探出个白净英俊的小头来,小头大眼说不完调皮又可爱,眨了几眨,才走出小道士的后面,却是一个小小的道童。

  这个小道童看起来好像比那个小道士小了两岁,鼻子像朗星一样,样子倒有点像那个稍大一些的道士,但他穿着一件普通的灰青色道袍。

  年长道士见台阶下少年将军忍不住笑着稽首,嘴里说:“无量天尊啊!秀禾殿下不知此将为?”

  秀禾闻言,急忙介绍道:“此乃当今圣上之亲孙、武王杨雷殿下承道、此乃龙虎山正一教弘成真人!”

  龙虎山?正一教?

  杨雷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句话:魔性武当王也拜老天师。竟忍不住脱口而出。

  杨雷本来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加上前一句吐字不清,弘成没听见,但后半句拜老天师才是听到的事实。

  闻言,弘成一脸喜悦,急切地问:“殿下知道家师吗?殿下最近能见到家师吗?殿下.”

  “咳咳......”

  秀禾郡主轻轻咳嗽了几声,弘成这才感觉方才自己有点失礼,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再说什么。

  这边杨雷听到后,心里却很陌生,听到这句弘成的话里应外合的话,好像在寻找失踪的主人。

  杨雷看着焦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弘成,拱手施礼道:“弘成道长彬彬有礼,大名鼎鼎的老天师孰是孰非、孰是孰非,只可惜老天师不识地下,说起话来好像就是承道的寿辰,曾经得到过老天师的保佑,现在已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那么多的岁月,从来没有这样的福缘与老天师告别过,为什么呢,老天师自己却失踪了呢?”

  杨雷话音刚落,马上觉察到失言了,这是个问题,但弘成好像不太在意,皱着眉头说:“不是吗,师父他老人家闲云野鹤般的心性,把偌大的正一教天师府抛给我们姐弟俩,然后云游四方,这快五六年了,没一点新闻。”

  姐弟俩?

  杨雷听后,忍不住对那个小道童多瞧了两眼,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见这个小家伙长得帅得不像话呢,可本来就是一个姑娘,就是...杨雷心里纳闷,这个女人还能入教么?更何况是兄妹呢?

  小道童发现杨雷很有兴趣地望着他,挺起还没有发育好的胸膛,挑衅地望着杨雷,那双眼睛显然又说:“瞅什么呢?”

  杨雷看到后笑了,小道童认为杨雷在嘲笑他,不禁开口问:“笑的是什么?”

  闻言,弘成眉头微皱,斥责道:“灵宝,不可以不客气,这可是武王殿下啊!”

  这叫灵宝的小丫头好像很害怕自己的弟弟,听到弟弟的斥责,顿时萎靡不振,讥诮地退避三舍,再也不说什么,但看着杨雷,她的目光里还是透着一股敌意。

  “殿下求你,丫头还小,加之平日受我惯着,不知礼数,撞在殿下身上,也求殿下谅解!”

  说完,弘成替灵宝深深地鞠了一躬,杨雷见此连忙上前用手扶住他,微笑着说:“真人言重、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没错真人、如果要帮着找老天师的话、下面倒可以派一小队锦衣卫人马来帮他!”

  “殿下大恩泽,弘成谨记,这事还不求甚解!”弘成说完一脸为难。

  杨雷见了心里纳闷,您不就急着请您的师父吗?这个寻人抓人的,锦衣卫却是最拿手的,再说普通人可都是用不动这帮家伙的,现在杨雷自告奋勇的提供援助,咋反倒是这个弘成撤退了?

  弘成见杨雷面色有异,生怕引起杨雷的误会,于是赶紧解释道:“殿下别误会了,不是弘成不识抬举的,真是...唉,这事儿说来话长!”

  说完,弘成讲明始末,才知道弘成真人之师父张真人原为正一教掌教,也是龙虎山天师府初代天师。

  是年天宝七年李世民初显于世,素听说张真人在龙虎山出神入化,遂有敕封护国法师为主理世间道教之意。

  但张天师等世外高人却一直遗世独立隐居在深山老林中,现在李世民想把他抬上讲台,不过是想稳固统治。

  张天师又何尝不知,他若被册封,只是沦为李世民的工具,而张天师却不愿如此,所以始终拒绝接受李世民册封,以致到了最后迫不得已的时候,总是借口云游到外面去,没有见到皇帝的使臣。

  李世民又是一个狠命的家伙,因为你不愿意看我一眼,所以我就放了一把火,强迫你走出大山。

  说干就干,即便张天师并不在乎,但底下的一众弟子却不能看着龙虎山出了事而视而不见、

  最后,李世民护国法师之殊荣落到张天师师弟张仁峰头上,爱屋及乌之情溢于言表,张仁峰亲姐姐与李世民结为亲家,水到渠成,张仁峰有两个孩子,一弘成、一灵宝,他们不仅在龙虎山正一教天师府中担任天师,而且皇亲国戚。

  这些话虽然说了很多,但说了也就一会儿,秀和郡主注意到杨雷好像对这件事并不感冒,就开始说话了

  “行行好,弘成你也别太急,你的话我就禀报皇兄,出那么久,赶紧回去看你爷爷,昨个妈妈进宫,又念着你,千辛万苦下了一回山,回来看!”

  弘成姐弟俩听后向杨雷、郡主两人作揖行礼,然后由黄门太监引离宫中。

  杨雷呆呆了一下,望着弘成二人渐行渐远的身影,他心里充满问号。

  杨雷内心最大怀疑,就是凭着对皇爷爷的理解,一直不相信这颗心是所谓牛鬼蛇神之人,更何况这所谓天师也是李世民所封。皇爷爷如何使这弘成真人混进宫中,也并得到深受李渊宠幸的秀禾郡主收留?

  灵宝终于异样地瞥了杨雷一眼,然后在师兄的一推之下,带着他离去,离去良久,杨雷熙熙一笑,却立刻又明白,他的干姨、秀禾郡主还是来啦!

  “最近没事吧?”

  秀禾带着几分腼腆地问,但这一刻杨雷仍沉醉于对两位龙虎山小道士好奇中,一时没听到清秀禾的话。

  “好吧?阿姨你怎么说?”

  秀禾闻言面色通红,本打算再问一次,可杨雷姑姑的话立刻把她拉回了现实中,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气,脸上勉强挂着微笑说:“我的意思是,好久没见到你们进入后宫了。今天有没有事呢?”

  杨雷赶忙笑道:“噢,舅妈本来就是打听这事,承道启禀的舅妈,刚到文华殿,经筵刚毕,皇爷爷就把我叫到御书房迎接。”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上错花轿嫁对君更新,第47章 不求进取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