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令人愤怒!
准备来说,令文官们愤怒。
票数对比,惠王六十二票,吴王八十票。
“怎么可能!”
户部尚书赵勉拍着桌案喝问:“整个京师的文职京官一千六百七十一人,怎么才有六十二票?”
“赵部堂......不是每个官员都有资格投票的,陛下要求四品以上官员......”
吏部堂官小心翼翼地道。
文官主力是六部,看似京官扎堆,大大小小几百号人,实则能投票的少的可怜。
比如户部:有一个尚书,正二品。
左右两个侍郎,正三品。
再往下就是分管各地清吏司的郎中,正五品,有十几个。
下面都是六七八九品,还有更多不入流混饭吃的。
有的官阶是五品,但散阶虚衔是从四品的,也来凑热闹。
结果很打脸,压根不算数,只算官阶。
朱元璋设置四品为门槛,一波断送了文官的优势。
也就说,户部满打满算,四品以上的官员就区区几人!
六部加起来,能有资格参与投票的不到二十人。
通政司有四个,一个正三品通政使,两个左右通正、誊黄右通政,都是正四品。
翰林院光头,最大的学士才正五品,不配投票。
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寺加起来有十几张票。
还有国子监,顺天府,苑马寺......
其他小衙门,如钦天监,上林苑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京卫武学、僧录司、道录司等等。
他们只能看热闹,连站队都不配!
文官部门握票最多的当属都察院。
四品以上的官职就有六个,且每个官职人员无限制,有的官职只有一个人,有的官职好几个人。
一个都察院握的票数,顶得上大半个六部。
但能投票的,也不多。
都察院之所以很多职位不设置人员上限,是因为都察院的御史经常出差,去全国各地巡视,挂个品级高点的职位,在外指点江山有底气。
但他们人都没在京师,投个锤子票?
沉默了片刻,赵勉像是反应过来,对吏部官员喝道:“吴王那八十票怎么回事?莫不是大风刮来的?”
作弊肯定是没法作弊的,统计权在吏部这。
吴王有这么多票,确实让人费解。
就算所有四品以上文官全都投他,也不一定有八十票。
多余的票哪来的?
谁投的?
吏部尚书詹徽叹了口气:“是京卫投的票。”
京卫?
詹徽沉着脸道:“这次最大的变故是京卫!”
赵勉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京卫的武将也算京官?”
没人回答他,因为他们知道,严格来说肯定是算的。
只是大家下意识的把京卫排除在外。
因为驻守京师附近的京卫,是皇帝的亲军十二卫!
那是朱皇帝自己的嫡系!谁也调不动!
五军都督府管不着他们,兵部也管不住他们。
亲军上十二卫,是朱元璋称吴王时设立的侍从亲军,原本是十七卫。
分别为:武德卫、龙骧卫、豹韬卫、飞熊卫、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鹰扬卫、骁骑卫、神武卫、雄武卫、凤翔卫、天策卫、振武卫、宣武卫、羽林卫。蜀南文学
到了洪武十五年,设置锦衣卫,重新调整,形成如今的亲军十二卫: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历史上经常提到大明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就是在朱元璋十二卫的基础上扩充的。
主要是朱棣造反成功后,把自己燕王府的几个护卫编入亲军。
好圣孙朱瞻基也扩充了一次,此后再无变动。
但朱元璋设置的十二卫,一直被称为“上十二卫”。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学的就是大明的卫所制,搞的“上三旗”也是学的“上十二卫”。
朱元璋的亲军十二卫有多少四品以上武官呢?
很多!
亲军十二卫和普通卫所编制一样。
一个卫的指挥使是正三品,一人。
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两人。
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四人。
也就说一个卫有四品以上官员七人,十二个卫就是八十四人。
吏部统计票数,昨天文官还占据压倒性优势,碾压五军都督府。
没想到在最后一天,亲军十二卫送票来了!
文官的大好形势,一下子被反超了。
得知亲军十二卫参与,赵勉的心态崩了。
本以为朱皇帝会耍赖不承认投票结果,哪里会想到来这出?
“陛下不厚道啊!”赵勉忍不住吐槽。
詹徽摇头:“查过票了,亲军十二卫不是清一色投吴王,也有人投惠王。”
嗯?
赵勉:“怎么说?”
詹徽道:“其中锦衣卫,七票有五票是给惠王的。”
赵勉一下子颓废了。
这么说来,朱皇帝没有影响投票结果。
锦衣卫是皇帝最亲信的亲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场投票公平公正。
至于十二卫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吴王。
用猪脑子也能想明白!
武将!
亲军里全是功臣子弟!
亲军十二卫刚成立那会儿,第一任亲军统领是冯国用!
冯国用是谁?
郢国公!
宋国公冯胜的亲哥哥!
因为当年冯国用死的太早,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现在冯胜是没了兵权,但人脉一直在。
官场上玩的就是人脉!
一帮武勋子弟,难不成还投票给朱允炆?
“这帮匹夫,气煞我也!”
赵勉怒气冲冲,夺门而去。
吏部尚书詹徽表面平静如波,实则内心也慌的一比。
这次投票,让他清楚的意识到,大明的武勋势力,依旧庞大!
现在想扳倒吴王。
很难!
除非......
解决掉他背后的武勋集团!
......
武英殿。
“亲军十二卫是京卫,武将也是京官,他们去投票关老子什么事?”
朱元璋骂完人,竟不厚道的笑了。
“还想逼朕立长?认不清现状!”
你们文官支持惠王?
那你们怎么解决武勋的威胁?
你们武勋支持吴王?
那你们怎么解决文官的矛盾?
除了搞定对方,你们又打算怎么搞定朕?
朱元璋热衷权术,自胡惟庸死后,他已经很久没找到对手了。
这次,似乎跳出来一个,还有点东西......
朱元璋右手一招:“传下去,明日奉天殿升朝,朕要三考两个皇孙!”
小太监恭敬领命。
“慢着!”
小太监一只脚从门槛外收回,转身侍立。
朱元璋顿了片刻,语气坚定道:“告诉文武大臣们,朕三考皇孙后,将会设立皇太孙!”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蜀南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朱允熥朱允炆更新,第七十三章 意外局面免费阅读。https://www.sndswx.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